第549章 流寇死社稷?那咱大明勋贵呢?【求追订】 (第2/3页)
候就成为流民。”
“在他险些饿死时,加入了张献忠的农民军队伍,并且和另外三名男孩一起被张献忠收为养子。”
“从崇祯三年到崇祯十七年,他随张献忠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立下很多战功,其中最大的一个,便是以二十匹轻骑,佯装明军信使,连夜夺取了襄阳城。”
才听了个开头,李文忠、徐达、汤和便都满脸古怪。
他们万万没想到,李定国不仅是大明的反贼出身,而且还是反贼中的名将。
只是,如此人物最后怎么成了大明的李晋王?
刘宽:“崇祯十七年,当时最大的一支农民军在李自成的带领下攻破京城,但仅两个多月,清虏便由汉奸吴三桂引入关,击败李自成的顺军,夺取了京城,进而入主中原。”
“在之后的一两年中,李自成被清虏追得穷途末路,最终亡于湖广山民之手;张献忠则是在川中跟清虏作战时中箭而亡。”
“因此,不论是李自成留下的农民军,还是张献忠留下的农民军,都与清虏结下了深仇大恨。再加上汉胡之分的民族大义在,这两部明末的主要农民军最后都投靠了南明朝廷。”
“再加上明末时,大明海外最大的一支海盗郑氏,也被朝廷招降,并且郑氏核心人物郑森一直坚持抗清。”
“所以,后世历史上常用一句话形容明末——海盗守国门,流寇死社稷。”
其实后面的话没讲的必要,但刘宽还是忍不住讲了一下。好在老朱虽然皱了皱眉,却并未说什么。
而李文忠、徐达、汤和听了刘宽这番话,神色就更精采了。
海盗守国门?
流寇死社稷?
那咱大明勋贵呢?
汤和张了张口,最终还是没敢问。
联系之前朱元璋嘱咐他和徐达的那番话,他已经隐约明白:他们这些开国勋贵之后,多半的都成了酒囊饭袋、国家蠹虫,甚至有可能在最后关头卖了老朱家,投靠新朝了。
朱元璋虽然已经想好让徐达、汤和知道明末的一些事,但还是觉得脸上不光彩。
因此,见刘宽说完两人都沉默下来,他便道:“行了,明末之事到底是原历史上发生的,如今却是不会再发生了。”
“咱大明而今可是比昔年盛唐更加强盛,便算是有朝一日依旧走到亡国那步,也绝不会是原历史上那种亡法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