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9章 杨士奇的见解,征日即灭日!【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09章 杨士奇的见解,征日即灭日!【求追订】 (第2/3页)

士奇听两人争论此事,并未参与,嘴角却露出一抹若有若无的自得笑意。

    作为江宁侯刘宽的秘书官,哪怕有些事刘宽没讲,可他对事情的了解也比这两个才踏入官场的好友强多了。

    据他所知,朝廷一直在“经略”日国,即便没有太孙朱雄英遭日人刺杀之事,这几年朝廷也该对日国动手了——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东海一带,高丽内附,琉球亦早早被大明纳入治下,仅剩一个日国,还分裂为三个国家,大明又有强大的水师,航海经验丰富,不用担心像当年元军那样丧师于风暴,没理由放着日国不管。

    杨士奇看过手中《海外风云》对朱雄英刺杀经过的独家报道后,甚至阴暗地想:这场刺杀会不会是朝廷策划的,专门用来做征讨日国的借口。

    以杨士奇的精明,这种想法当然不会说出口。

    一旁杨溥道:“杨兄对此事有何看法?”

    杨士奇道,“太孙被刺杀,朝廷不可能不闻不问。而朝野怒气沸腾,只怕征日必不可免了。”

    杨溥叹道,“连杨兄也认为征日必不可免,那此事多半真要发生了。只是战事一起,不独日国百姓遭殃,我大明百姓怕是也要加重负担。”

    杨士奇古怪地瞅了杨溥一眼,道:“弘济何必忧虑征日战事的发生?以我大明如今军力、武力,征讨小小日国,纵需耗费不少钱粮,却也不会加重百姓负担。”

    “至于说日国百姓——据我所知,日国底层平民可是大多连姓氏都没有的真正黔首,就如这报刊上所讲,为其贵族、武士奴役、残虐。”

    “咱大明若能灭了日国,治理其地、其人,日国贵族、武士是不能过以前那样的好日子了,但黎庶绝对会过得比以前好。”

    “此外,弘济不是一直觉得如今国内儒学式微,儒生施展抱负之处越来越少吗?”

    “若朝廷真要统治日国,必然要教化其百姓,届时定需要一大批儒生担任教化之责。以弘济在儒道上的才华,以及这几年在学校教学的成绩,若愿赴日教化黎庶,兴许能高升好几级!”

    杨溥顿时眼睛亮了,当即起身向杨士奇深深一揖,诚挚地道:“多谢杨兄点拨!”

    “哈哈哈,弘济不必如此,坐下坐下。”

    这一日,京师内外,大明各地,如此议论“太孙遭日人刺杀”一事的人有很多。

    底层百姓大多气愤,嚷嚷着朝廷该出兵教训小日子;学子、文人、士绅、商贾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却也多认为朝廷该出兵征日了。

    在这种氛围下,大明朝廷仅用三日便定下了征日之事,随后又用几日时间确定了征日大略···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十七。

    朱元璋命曹国公李文忠挂征东将军印为征日元帅;命凉国公蓝玉、申国公邓镇(邓愈长子)、武定侯郭英,为左中右三路兵马副元帅。

    又命延安侯唐胜宗、荥阳侯郑遇春、吉安侯陆仲亨、永平侯谢成、江夏侯周德兴、会宁侯张温,这六位年龄在六十岁左右,尚且能领军作战的开国老将为左中右三路兵马偏将,作为协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