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军制优劣,汉家悲歌,代王欲征西欧【求追订】 (第2/3页)
,朱元璋想到什么,问:“刘宽,原历史上,咱大明有卫所将官叛乱的吗?”
刘宽回忆着道:“或许有,但一定极少,因为微臣并未听闻任何卫所将领叛乱的事。”
听了这回答,朱元璋不禁笑道:“看来咱这法子挺管用的嘛。”
而在心里,朱元璋甚至认为,自己“创立”的卫所军制既然胜过唐朝军职,岂不说明他在军事上的某方便胜过李世民?
可就在朱元璋暗自得意时,却听刘宽道:“陛下,历史上大明虽无卫所军将领叛乱,更无割据自立之事,可底层卫所士卒逃离的现象却很严重,并且是在洪武后期便出现了。”
“虽然逃离卫所者被捉到后会受到严惩,朝廷后来也劝卫所士卒不要逃离,可谓软硬兼施,但仍难改变此现象。”
“至于卫所底层士卒军田为将官兼并,最终沦为卫所军官佃户乃至农奴,战斗力彻底丧失之事,微臣之前也曾跟陛下提过。”
听见这话,朱元璋顿时脸一黑,“咱如今都针对这些事对卫所军制进行了诸多改变,卫所军绝不会再像原历史上那般败坏!”
刘宽笑了笑,道:“陛下说的是。”
其实他还想说,受军制影响,明军将士在同等装备下,战斗力多半不如唐军——士卒不如,将领也不如。
但他知道这话老朱肯定不爱听,自然不会说出来。
朱元璋却像是看到了刘宽心里所想,道:“你是不是觉得,哪怕以如今的卫所军制,咱大明军队战斗力可能依旧不如唐军?”
“微臣没有。”刘宽连忙否认。
朱元璋却好像没听到般,哼了声,自顾地解释道:“咱宁愿牺牲军队一些战力,也要让军队牢牢掌握在朝廷手里——唐朝军队战力是强大了,可结局呢?藩镇叛乱不绝,盛世轰然崩塌!”
刘宽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朱元璋的想法。
宋朝因唐朝藩镇之乱,将武将打压得太狠了。
明朝虽也打压武将,但比宋朝又稍微好一点。
不过,不论是唐朝,还是宋朝、明朝,乃至后来的清朝,都没能摆脱建设军队的种种桎梏,甚至连后世的白头鹰等西方姿本国家也没有。
论军制及军队建设之优秀,还是得看后世新朝。
不知是否是为了转移老朱注意力,朱标忽然道:“不知咱大明历史上有无‘安西白发军’那样的军队,若有,那可是真···”
真是什么朱标一时说不出来——作为大明皇室之人,他既希望有这样对大明忠贞不移的军队,可又知道,朝廷有愧于这种军队,皇室更有愧于这种军队。
刘宽道:“原历史上,大明中后期领土并不大,也没出现安史之乱那样的巨变,所以并没有什么飞地,自然也就没有孤守飞地的军队。”
“倒是满清入关窃据天下后,归降于大明朝廷的海盗郑氏及农民军中的大顺军、大西军都坚持高举大明旗帜,抗清许久。”
“明郑延平王在东藩岛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683年,差不多是北京城破、崇祯殉国的40年后。”
“至于为大西军李定国等人实际掌控的永历朝廷,则在西南坚持了二十余年,这个微臣是讲过的。”
“而大顺军所遗留的数部,因与南明朝廷实在合不来,最终转入川东崇山峻岭中坚守,不过他们始终都举的是大明旗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