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照相机有何用?画师一直在失业【求追订】 (第2/3页)
正道,“以咱们研究所用的强光灯,只需开灯后几秒便可显影。”
“很好。”刘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他记得这研究所之前用沥青加锡板制作的影板,需要曝光几小时才能显影,可以说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如今这个曝光显影如此快,才算有了研制照相机的基础,也难怪张光正敢在文书中说该项目有了重大突破。
又仔细欣赏了一阵眼前的铜制影板后,刘宽道:“既然你们能研制出碘化银这种敏感的感光材料以及合适的定影溶液,那么接下来就该考虑如何将影像转移到纸上成为照片了。”
“我给你们研究所的资料你应该记得吧?可以考虑研制出一种底片,可以用它经过曝光、显影、定影等程序,重复得到一张又一张相同的照片。”
张光正先点了点头,随即便道:“院正,其实对于这方面,我们已经展开了研究,并且有了思路,正想请您指点。”
“你说说看。”刘宽略有那么点心虚。
张光正道:“院正所给的材料中说可以考虑用橡胶做材料,去制作这个底片。但我们所经过多方研究,发现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下官觉得,或许可以尝试用其他胶类材料进行实验,如其他树胶、鱼胶、虫胶等。”
刘宽其实并不知道照相的底片、放电影的胶片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以及如何制作的。
所以他很有自知之明,很少给研究人员下具体的死命令,如必须用某种材料、必须怎么做之类。
此时听了张光正的话,他便道:“你既然觉得橡胶不好用,那就按自己的思路,尝试其他材料——多尝试,就算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也可以排除一些错误选择,积累经验嘛。”
“下官明白了。”
离开栖霞山化工实验区回城的路上,杨士奇与刘宽坐同一辆马车。
半路上,他忍不住问:“院正,这照相机究竟有何用?您竟如此重视?”
刘宽微笑道:“如果照相机研制出来了,你觉得记录一个人的模样,或是一处景物,是照相机快还是画师画得快?是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更真实可信,还是画师画的更真实可信?”
杨士奇不假思索地道:“自然是照相机拍摄的快,所得图像更真实可信。”
这一回答,杨士奇便觉得头脑里好像打开了一道闸门,某类想法纷涌而出。
“院正的意思是,可以用照相机拍摄罪犯模样,帮助巡警抓捕罪犯?”
刘宽笑道,“这只是照相机和相片最简单的一种应用。你还可以继续扩散思维,往各个方面都想一想。”
如果朱元璋、朱标,或是大本堂的学生,此时定能回答出很多照相机及照片的用处,因为他们见过太多后世的事物。
可杨士奇虽然跟在刘宽身边近两年,可却连手机、平板都不曾见过,此时自然不容易想到照相机、照片的用处。
刘宽见他苦思冥想的样子,不禁摇了摇头,道:“你既然想到拍摄罪犯照片用于通缉,为何想不到拍摄景物呢?”
“比如朝廷要修整某条河流,而负责该抓总该工程的人一时脱不开身,是不是可以遣人带着照相机先去实地拍摄照片记录情况,让那个抓总的人可以早些了解到该河流的情况?”
杨士奇听了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