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阶梯式电价,调教杨士奇【求追订】 (第3/3页)
惜未中。之后他便投入官学中发奋学习,再后来就进了学校。
杨士奇幼时、少时都是学儒,然而为人很懂得变通,眼见朝廷重视科学之道,他于是也重视起科学科目来。结果就是,在学校中蹉跎了好几年,搞到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才上到大四。
锦衣卫给出的评价是:此人圆滑而不失底线,因势利导,谨慎持重。
此时,见杨士奇正装作淡然,却仍露出几分紧张、忐忑之色的等待着,刘宽微微一笑道:“士奇(杨士奇以字行世,如黄子澄)本在读书,不该在未完成学业前调来为官。”
“不过如今天工院衙司众多,日常事务琐碎繁多,本官实在难以料理周全,故需要一位秘书。”
“听闻士奇品学兼优、为人持重谨慎,又人情练达,正是好的秘书任选,本官这才请吏部拔苗助长,将士奇调来此处。士奇不会怨本官吧?”
“不会。”杨士奇赶紧道,大约是觉得态度有点太上赶着了,有攀附之嫌,便又解释:“学生自初读《自然科学》开始,便仰慕院正久矣。”
“而今能跟在院正身边做些小事,乃是向院正学习科学之道的好机会,多少人求之不得,学生又怎会有怨?”
“好。”刘宽点头,“那么从今日起,你便是天工院从八品的院正秘书了。不过,我希望你能在兼顾差事的同时也搞好学习——大学那边我协商过,只要你按时间去考试,通过论文答辩,便会给你颁发正式的毕业证书。”
杨士奇意识到,这是他青云直上的大好机会,一定要抓住,当即难掩激动之情地应道:“学生定不负院正所望!”
“行了,你们都下去吧——吏部的任职文书会有人给你们的。”
“我等告退。”
瞧着杨士奇最后一个退出职房,刘宽不禁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根据他前世看过的一些,总觉得杨士奇及另外三杨是大明内阁真正掌权的开始。此外,大明优待士绅、宦官掌权干政等问题也是从三杨掌管内阁时期开始的。
此外,历史上正是在杨士奇的主导下,大明将以海运为主改为以漕运为主,施行“休兵养民”政策,大规模减轻税赋等等——或许从当时看来,这些政策都是好的,甚至是必须的,但为后来大明发展埋下诸多隐患也是事实。
所以刘宽以前对杨士奇这个历史人物的个人观感并不好。
但他否认不了历史上杨士奇这个寒门首辅的能力——从为官这方面来讲,他可比蹇义、黄淮、夏元吉都强,更别说解缙了。
所以,刘宽干脆将此人调到身边来培养(调教),看能否从根本上改变此人的想法或者说阵营。
如果等到几十年后的将来,他发现杨士奇仍旧成为了士绅集体或别的国之蠹虫集体的利益代表,他会在失去能力前,毁掉此人···
时间一晃,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四月份。
除了山高寒冷处的桃花还开着,京师城内外多数花儿都谢了,枝叶却越发茂盛,像是为夏天的到来预热。
比枝叶更热闹的,是市井坊间百姓的议论。
因为朝廷要给民间供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