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老朱喜闻印度奇葩事,温室大棚为何物?【求追订】 (第3/3页)
就是印度农户用抽水机器抽取河水、地下水粗糙灌溉田地的场景。
“表面上的惠农政策,实则是朝廷主导的资源错配,成本则由包括工业在内的全社会买单。”
“在种种补贴的消耗下,建国时富裕程度排名全国前三的旁遮普邦如今成了印度负债最高的邦,一年仅利息就相当于该邦收入的20%以上!”
“并且这种政策造成的资源错配也让农户形成了依赖——当印度朝廷试图推动当地农业改革时,忿怒的农户便在庆典期间开着拖拉机冲击红堡,上演了一出具有印度特色的示威大戏。”
看到这儿,老朱一家子都目瞪口呆,心想这都是啥?
印度跟大明真的是处于同一个世界吗?
那里怎么会有如此奇葩之事?
“鸟瞰农业,看见的却是文明的兴替,科技的力量和巨大的差距···”
一段总结性的讲解后,视频结束了。
朱元璋从视频中接受科技灌溉的广袤田地上收回目光,便问:“刘宽,这印度的秾事补贴具体为何意?”
刘宽解释道,“回陛下,后世很多国家都迈入了工业社会,农业已不再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却依旧是百姓口粮的保证。”
“所以,后世很多国家为了保证本国有足够在耕种的农田,不仅会取消田赋,还会给予种田的农户一定补贴,以确保国家粮食供给安全。”
这么浅白的话,朱元璋、朱标等自然是一听就懂了,可依旧有点懵,或者说脑子一时转不过弯儿来。
毕竟近往上数几千年,朝廷的税赋来源都是农业,已经让朱元璋等人形成了惯性思维。
如今刘宽说后世不少国家不仅取消了田赋,甚至还要补贴钱给农户,他们一时如何转得过弯儿来?
不过,朱元璋到底是开国之君,很快就想到了如今大明连年上涨的商税,以及占据财政收入大头的各官营厂坊收入——事实上,大明如今田赋在朝廷财政收入中已经落于次位了。
如果按刘宽所说,随着工业继续发展,不仅田赋在朝廷财政收入中占比减少,就连百姓也为了赚更多钱,脱离田地进入工厂,或是做其他的。
那么朝廷为了保证本国能有足够的粮食产出,补贴种田的农户倒也合情合理了。
就跟如今大明朝廷为了罗荒都司未来的价值,补贴钱粮在那里设卫所、垦荒种地类似。
想明白这些,朱元璋对视频中印度的秾事补贴之策就接受了。
只是想起那后世的印度朝廷用错此策,他就忍不住想笑。
随即便带着笑意问:“雄英,通过这视频最后所讲的印度之事,你有何感想呀?”
朱雄英道:“朝廷,尤其是大国朝廷,凡施行政策,须得慎之又慎,重要的不是政策多好,而是要适宜、得当。”
“若是政策用的不是地方,好政策也变成坏政策,于百姓、国家都无益。”
“哈哈,”朱元璋满意地点头,“正是此理。”
随后,老朱一家子又讨论了这个视频中的其他一些问题,到了最后,朱元璋才想起视频第一个例子留下的疑问。
“刘宽,视频中讲那冰岛能发展起不错的农牧业,除了依赖天然气候条件外,还因为其朝廷大力发展什么温室大棚种植。”
“这温室大棚种植可是后世一种关乎农业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