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石板大米养强兵?欧洲的重商主义【求追订】 (第2/3页)
打仗士卒的身体素质占据很大作用,吃得好才能拥有更好的身体···”
听到这里,老朱、朱标都有点怀疑,心想:东北那边真有什么石板大米?真的更养人?
若是如此的话,回头定要让东北的卫所多在那什么火山岩上多开垦些田地,专门种植皇室贡米。
当老朱、朱标回过神后,便发现视频进入隋唐数次征讨高句丽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他们都通过史书有所了解,虽然视频配合着各种剪辑画面,讲解得妙趣横生,但老朱还是觉得有点无聊。
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他来讲,并没有什么价值。
倒是其他对这部分历史不了解,或是了解不清楚的嫔妃、皇子、公主、皇孙等,看得津津有味——皇子、皇孙们虽然也学史,可教史书的大多是儒士,很少有人能把历史讲得这么有趣。
一直等到最后,讲到大唐灭高句丽的部分,老朱才看得认真些。
等接近二十分钟的视频播放完,朱元璋便忍不住感慨道:“大唐数次大战皆能胜高句丽,并最终灭其国,而非像隋炀帝那样数征高句丽靡费钱粮却徒劳无功,甚至丧师辱国,除了因为国力、军力强大外,渡海攻击高句丽后方的战略也功不可没呀。”
刘宽道,“陛下说的是——其实后世历史上,大明在对付后金时,也曾采用由海上骚扰后金后方,乃至攻打后金的战略。”
老朱、朱标、朱雄英等人听了都露出好奇之色。
“既采用了此策,为何没能灭了后金?”
刘宽苦笑了下,“自然是因为当时大明朝廷太过昏暗,内部问题太多——崇祯本身没有任何军事才能和见识,朝中占据高位的大臣也都是庸碌自私之辈,朝廷也就没真正重视该策略。”
“并且,当初这个策略的诞生都是意外——当年明军与后金一场大战大败后,一个叫毛文龙的游击将军带着一些溃兵和辽东逃难的汉民,逃到了渤海的皮岛等岛屿上。”
“之后,他以这些岛屿为立足之地,数次袭扰后金,斩获不少,获得军功,方被朝廷所注意到,最终在时任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力挺下,开建东江镇,成为总兵官。”
“可惜,因为微臣所述的那些原因,即便毛文龙从海上袭扰后金后方的效果显著,朝廷依旧不够重视,给予的钱粮支持很少,并且让东江镇受辽东及登莱两方面辖制。”
“最终,在崇祯初年,督师辽东的袁崇焕认为毛文龙跋扈,有成为军阀的嫌疑,于是在没有朝廷诏令的情况下,诱杀了毛文龙。”
“东江镇由此与朝廷离心离德,不仅失去了其作用,甚至后来还出现了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判明投清之辈。”
“其中,孔有德三人更是从登莱给满清带去了众多红夷大炮、鸟铳,乃至训练好的炮手、枪手,以及枪炮工匠,一下子补足了满清在火器方面的缺陷。”
说到这里,刘宽满脸感慨的摇了摇头,没再往下说了。
因为满清得到先进火器和相关人才后,军队战斗力提升有多高,老朱肯定能想到。
果然,听到这里,不论是老朱,还是朱标、朱雄英,脸色都不太好看。
因为不了解其中具体情况,朱元璋便没评论那袁崇焕做得对还是不对。
在他看来,会出现这种事,根子不在于那袁崇焕,而是如刘宽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