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3章 大明药圣,周王请命【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03章 大明药圣,周王请命【求追订】 (第2/3页)

得微微点头。

    之后,老朱一家子又议论了会儿,朱元璋才示意刘宽播放第三部视频。

    刘宽调出视频后,道:“陛下,接下来的两部视频都属于微臣剪辑的大明风华系列。”

    朱元璋道,“既然你认为该播放,那就播放吧。”

    刘宽一听就知道,朱元璋在暗示他,视频中不要泄露了“靖难”相关的事——但这些视频他最起码也要事先看一遍,即便有涉及透露靖难的信息,也会被他剪辑掉。

    视频播放前,众人便看到了标题。

    “世间医者千千万,人间再无李时珍——大明风华之大明神农、中华药圣!”

    神农?药圣?

    看到这两个词,朱元璋、朱标等都是微愣。

    虽然之前他们就想过,历史上大明享国两百多年,必然会出现不少名医,却也没想到,竟然能出现被称为神农、药圣的人物。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这与四百多年前我国明代药圣李时珍所撰写的《本草纲目》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次对中医药的规范。”

    “然而一个庞大的国际组织,一个则是孤立无援的个体,编写难度完全不同。”

    “那么李时珍是如何完成这项浩大工程的?修订《本草纲目》又有何重要意义?下面让我们走进药圣李时珍传奇的一生。”

    视频开篇就道出了李时珍被称为药圣的原因,那就是编纂了《本草纲目》。

    老朱等人虽知个人编写书籍之难,但仅从开篇这几句话却是难以体会到的。

    但视频接下来对李时珍一生进行了较为具体、深入的讲述。

    “大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李时珍出生于湖北蕲县,祖父是一位走街串巷的铃医,父亲李言闻则是地方名医,曾任太医院吏目。”

    “李家后院种满了从各地收集来的草药,李时珍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培土···”

    根据视频的介绍,李时珍可以说出身“医药世家”,然而正是其祖父、父亲两代为医,才对医者地位不高深有感触,因此待李时珍年龄稍长就让其走上科举之路。

    李时珍少年中了秀才后却屡试不中,于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便放弃科举,选择了兴趣所在的治病救人之路。

    他聪明好学,没多少年便继承父亲医学,也成为了一地名医。

    因为治好了富顺王儿子的病名传湖广,被楚王聘入王府,几年后又被楚王推荐到太医院工作。

    在此期间,李时珍借机阅读了王府、皇室珍藏的大量医书药典,甚至见识到了很多民间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但也正因此,李时珍发现古今各种医书药典中有不少对同一种药的称呼、描述不一,甚至多有错误,给行医者带来了麻烦,甚至会因此让病人丢了性命。

    再加上当时嘉靖皇帝宠幸方士、道人,痴迷炼丹,李时珍看不过去,又深深体会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觉,便辞官归乡,一边治病救人一边编撰《本草纲目》。

    “为了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