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大明专利法,不一样的飞艇【求追订】 (第3/3页)
是舟船的一种,飞艇其实就是飞船,用“船坞”建造没毛病。
陶成道见刘宽到来,便带着航空局的官吏迎接了下。
“下官参见院正。”
刘宽还礼,笑道:“东宁伯有礼了。”
两人稍稍寒暄几句,便带着一众属员来到了船坞前。
飞艇的船坞到底还是跟舟船有所不同,有一半建在水面上——拥有巨大气囊的飞艇正停泊在船坞中,格外显眼。
或许是因为参考了后世相关资料,陶成道等人研制的飞艇气囊与刘宽印象中差不多,仿佛一个巨大的鱼雷。
气囊看着巨大,是因为有下面的吊舱作为对比,作为一个试验品,气囊实际长不过五六丈,宽则一丈多。
陶成道在一旁介绍道:“根据院正所给的资料,我们目前只有建造氢气飞艇的能力,而就氢气飞艇及我们如今的工艺而言,硬式飞艇便是最好的选择。”
“如今整个‘飞天试验一号’气囊骨架是用精挑细选的竹子制造,包裹特制棉布以组成外壳。”
“真正的气囊其实藏在壳里面,分为九个,是由我们专门研制的特殊布匹、防水涂料所制造,足以装住氢气···”
后世飞艇资料虽然是刘宽给的,但若论对眼前试验飞艇的了解,刘宽显然不如陶成道这个主持研制工作的人。
因此,在陶成道介绍时,刘宽听得很认真。
这个试验品飞艇相较于后世成熟的氢气飞艇还有些不足之处,如推进装置。
后世飞艇推进装置用的是柴油等发动机,而陶成道搞的这个试验品则从传说中的独飞木雕汲取灵感,采用了类似发条的装置储存机械能,充当推进装置的动力。
但以大明目前掌握的材料,发条装置存储的机械能只够协助飞艇起飞,或是在空中飞动较短的一段距离。
为了弥补这方面不足,陶成道便带领航空局众研究人员在尾翼上下了很多功夫。
“院正请看,咱们这个试验品尾翼略大,而且有八个,因为它们不仅是飞艇的方向舵和升降舵,更是飞艇的风帆!”
接着,陶成道讲述了他设计这组飞艇尾翼的想法和所依托的道理。
刘宽发现,竟然连他都很难一下子听明白了,得动脑子去理解才行。
过了好一会儿,陶成道才讲解完,便准备派人上去启动飞艇,进行飞行试验。
这时却有吏员过来禀报,“院正、局正,皇太孙和鲁王殿下带着不少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