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0章 三酸两碱,两份刊物【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90章 三酸两碱,两份刊物【求追订】 (第3/3页)

研究实验确实有一定危险性,他千叮咛万嘱咐让研究员们小心,总不能自己不注意吧?

    更别说,他的安危还被老朱、朱标格外看重。

    硫酸研究室名为室,实际是一座院子,却又非明代风格的院落,而是完全由砖石、水泥、钢筋等材料建造。

    地面上最高建筑就两层楼,但地下还有一层楼,一座院子虽不大,却有好几十间房,各有功能。

    研究室设主任研究员一名,副主任研究员一名,研究员数名,此外还可有研究生数名,再就是一些负责勤务的吏员了。

    当刘宽来到院子外,硫酸研究室主任孙大猷已经带着众人出来迎接了。

    作为技术人员,孙大猷与刘宽就没那么多寒暄了,简单见礼之后,便带着刘宽进入院子中,边察看各个实验室,边讲述目前研究室的任务进度。

    说起来,明代虽然没有化工业的基础,但硝酸、盐酸、硫酸、纯碱、烧碱都是可以通过各种土办法少量制造的,只是纯度不够、难以进行规模化生产。

    而刘宽设立三酸两碱研究所的目的,便是希望从大明搜集的这些“化学人才”,能够通过他所给的相关资料,攻克“三酸两碱”工业化生产的一系列难题。

    做成这件事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很长,却并非无法实现。

    刘宽虽对化工也懂得不多,却从他下载的资料中得知了东、西方三酸两碱的发展史。

    不论纯度的少量制造,东西方都很早实现了——西方有炼金术、东方也有炼丹术,更有染料等与化工有交集的传统行业。

    以硫酸为例,西方十八世纪就在工业化生产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得以实现,只不过跟后世的硫酸工业化生产相比有不少缺陷。

    硝酸、纯碱也是如此,都是在十八世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

    大明如今的工业水平其实已经跟明末相差不大,再某些方面更是超过,论起工业水平来跟十八世纪的西方相差不会超过半个世纪。

    盐酸、烧碱的工业化生产则要更难一些,历史上是十九世纪才实现的。

    不过如今三酸两碱研究所建立不足一年,一众研究员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可面对三酸两碱相关的资料,却也得边学边试验研究。

    譬如硫酸研究室,如今就还在研究各种硫酸实验室制法阶段,离实现工业化生产还差得远···

    当刘宽离开三酸两碱研究所时,已接近中午了。

    他并没有留在研究所吃饭——研究所不是厂坊,食堂伙食好得很,根本不用他担心。

    入城后,快到太平街时,刘宽见到一位少年报郎,背着书篓在沿街叫卖。

    “最新一期的《时文选刊》和《天下说》都出来了,只剩最后几册,想看的抓紧买啦!”

    刘宽当即停住马匹,对随行的小厮道:“去各买一册回来。”

    小厮当即下马,卖报郎跑去,很快就买回了两份刊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