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后世之事难说,迈入理想社会【求追订】 (第2/3页)
就会找到工作;还有人是选择性失业,并非找不到工作。”
听刘宽讲到这里,朱标疑惑道,“按妹婿这么说,方才的视频阿婆主岂非在危言耸听?”
刘宽再次摇头,“并不算危言耸听——后世人找一份可以让自己乃至让家人吃饱穿暖的工作,是很容易的。”
“但是,想要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进而让家人过上当前意义上幸福的生活,绝不容易。”
“另外,在微臣来大明前的三四十年,整个社会都呈现一种不断向上的态势。”
“比如说,一个人即便每月只赚三千块钱,那么他就敢花三千甚至四千。因为他有信心,下个月继续赚到三千,甚至更多。”
“但在微臣来大明前的四五年开始,全球经济都开始疲软,各国都受到了或轻或重的影响。”
“一些公司裁员,还有一些公司、工厂降低了薪水,经商赚钱也变得困难,甚至容易亏钱——这就让人们赚到钱的信心降低。
听到此处,老朱一家子但凡能听懂一些的,都不禁沉思起来。
刘宽担心老朱、朱标不懂,便又道:“其实这类开始时看似影响不严重,但若不能解决,最终给国家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问题历朝历代都有。”
“以历史上的大明为例,早在宣德之后,朝廷就意识到卫所军制、匠户制、宗室政策的一些弊端,并尝试进行一些改革。”
“如天顺年间,工匠逃亡数万人,朝廷一方面招抚,一方面又严捕逃亡匠户发往卫所充军。”
“待到成化年间,见该问题进一步严重,遂下令轮班匠可折银代役,住坐匠也可出钱雇人代役。”
“即便如此,匠户体制也对大明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大明中后期,朝廷军备质量都变得很差,很多军队干脆向民间订购,这就进一步加速了将门势力的形成。”
“等到天启朝、崇祯朝,朝廷甚至以购买西夷的枪炮为主——若非匠户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何至于此?”
听了“匠户制”这个早就搞明白的例子,老朱、朱标终于对后世“就业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但老朱听了“匠户制”的例子却有点不爽——匠户制是有很大缺点,但他不是让改了么?
在朱元璋心中如此想时,却听刘宽问:“陛下可听太子殿下转述过微臣所讲述的人工智能所导致的全球失业潮之事?”
“听过。”朱元璋笑了下,“后世本就就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