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齐晋海外选址,燕藩先遣出海【求追订】 (第2/3页)
到北长达六千余里的滨海山脉,不过这座山脉山势较缓,多数山峰不过几百米,并不难逾越。”
“所以,其中最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地方是东南部和中南部,北方沿海一带也可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对了,东北沿海这一小片地方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跟南洋诸岛类似。”
“大致情况便是这样,想必晋王殿下对选何处就藩应该有决定了吧?”
朱棢掐着络腮胡须,道:“咱倒是属意东南沿海,可那里会不会太远了些?”
“是远了些。”刘宽点头,随即提议道:“晋王殿下若非要选澳洲东南,可尝试建议朝廷在澳洲北边建立卫所,这样可以方便移民迁徙中途歇息。”
“此外,东部沿海也可建立一些卫所,或殿下自建一些补给点,如此才方便移民以及和外部沟通交流。”
“另外,澳洲季节与大明截然相反,晋王殿下若要去彼处建藩,必须要有相关人才,修订一部专属历书才行。”
“怎这多事儿?”
朱棢眉头一时皱成一团,对是否去澳洲有些迟疑了···
聊完这件事,刘宽又坐了会儿,跟朱标聊了些别的事。
他这才知道,朱棣不久便将启程带着全家前往广州。
因为朱棣明年便将前往印度就藩,而其所选的具体就藩地点大概相当于后世印度的西孟加拉邦,而更具体的建藩起始点则选的是后世加尔各答。
这个地方纬度与广州相近,气候也与珠三角相似。因此早在两年前,朱棣定下此地后,其招募的移民便都汇聚往广州,以提前适应气候。
朱棣这次提前带家人前去,也是为了适应气候,并了解未来藩国国民的。
除此外,朱棣还准备在今年便派一支先遣队前往就藩地。
一则是搜集当地政治、军事等情报;二则是为就藩大部队打前站。
至于大明在日国“改稻为桑”、“移民”等计策的督办,则移交给了楚王朱桢——因运气不够好,朱桢虽参与了北伐大战,可积累的功劳离海外就藩还差点。
不过待其主持一两年日国之事,功劳应该也就够了。
···
···
八月二十,苏采薇顺利生产,给刘宽诞下一个儿子。
当时他便在心中给取了名字,叫刘平定。
一转眼到了九月初,刘府再得喜讯,却是朱蕙兰如愿以偿,怀上了二胎。
先有朱蕙兰怀孕的喜事,再有刘平定满月酒,整个九月刘府都喜气洋洋。
与此同时,朱棣却是带着家人到广州半月有余了。
广州的天气九月依旧带着暑意。
朱棣穿着一身宽松的丝绸薄衫,带着几个随员、数百护卫,在珠江码头为派往印度的先遣队送行。
“刘参事、谭千户,此去印度近万里之遥,异域他邦,凶险莫测,孤还是希望诸位以先遣队安危为重。”
朱棣派往印度的先遣队有三百多人,军事方面以千户谭渊为主,其他的事责以参事刘隽为主。
谭渊出自朱棣的护卫军,年二十八,原本只是百户,专门负责侦察、探听之事,机敏果断而又武艺高强。被选为先遣队军事主官后,朱棣直接将其提拔为千户官。
刘隽年三十,本是湖广荆州一书生,两次参加乡试皆不中,在朱棣开府招贤后投奔。
其人善剖析、勇决断,缜密勤敏、筹策得宜,既是难得的参谋之才,又有成长为儒将、封疆大吏的潜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