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3章 清廷愚民,身高变迁【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3章 清廷愚民,身高变迁【求追订】 (第2/3页)

挥出人数优势,还阻碍火器发展。”

    阻碍火器发展?

    老朱、朱标、朱棣等听了都是一愣。

    “清朝号称圣祖的康熙帝在位时,曾有位叫戴梓的汉人大才喜研火器,发明了一种连珠铳,被认为是后世连发步枪乃至机关枪的原型。”

    “康熙表面上龙颜大悦,实际却将这种火器束之高阁,并不许戴梓继续研究下去。”

    “之后戴梓因又研发出了子母冲天炮,遭到当时在清廷做官的西夷教士南怀仁嫉妒,加以陷害。”

    “康熙明知戴梓是被陷害的,但还是将其发配到沈阳给披甲人为奴,令其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听到这里,朱棢忍不住道:“那什么康熙莫非是傻子?他们清国也是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吧,竟不知重视火器?”

    不用刘宽解释,朱棣便道:“三哥没听明白么?清廷并非不知,而是认为火器发展下去不利于控制汉人。”

    刘宽顺着这话道:“燕王殿下说的没错——不论是骑兵还是弓兵,都需要常年累月的训练,且游牧民族天生就拥有训练骑射的环境。”

    “而一个火枪手,只需训练两三个月便能用于作战,甚至于从未打仗的少年,只要知道如何打发火铳,就能轻易杀人。”

    “从这点来看,人口众多的汉人在使用火器方面显然是占优势的,尤其是汉人中还有很多能工巧匠。”

    “所以到了清朝另一位所谓的圣君乾隆后,清国国内及周边有威胁的敌对势力几乎都被他们压服之后,便故意通过宣传让人们忽略火器的重要性,反说满清是靠骑射得的天下。”

    “而事实上,明末时清国若非得到了大批火器及能工巧匠,根本就占据不了中原。”

    顿了顿,刘宽又道,“另外,这乾隆帝当时还与西方法国君主多有书信往来,知道西方正在爆发工业革命,甚至通过西夷传教士见识了许多西方科技造物,如高倍望远镜、蒸汽机、先进的纺织机等。”

    “可他担心中国发展工业后汉人难以控制,便故意将这些科技造物称作奇技淫巧,或封存宫中束之高阁,或只供他一人玩耍。”

    砰!

    一声闷响,却是老朱摇着头拍了交椅扶手。

    “这个乾隆当真是既自私又短视——他只看到发展火器、科技不利于清廷压制汉人,难道就看不到西方列国在迅猛发展,将来可能威胁到中国?”

    朱标道,“儿臣以为,这乾隆只怕并非短视,而是极为自私,选择牺牲中国之未来换取清廷的一时安稳统治。”

    刘宽这时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道:“陛下、太子殿下可知,乾隆这套愚民宣传不仅愚弄了中国读书人与普通百姓,也愚弄了后来的清朝君臣。”

    “到了清朝末年,上至皇帝,下至官吏,竟真以为他们祖先是靠弓马得的天下,变得轻视火器、依赖骑兵。”

    “清末鸦片战争时,清国还在用明末清初时的老旧火铳、火炮,且火铳炸膛率极高,火炮亦多锈蚀不能再用。”

    “后来他们用上万骑兵去冲击英法二夷的火器化军队,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战败之后,自然要向西夷低头,签订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割让国土、赔偿银子给西夷。”

    “清末与西夷发生几次大战,情况大抵与此类似。后来与日国大战一场,同样以失败告终,被迫割地赔款,从此彻底被撕下了大国脸面。”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清廷为了维护其统治,除了满足权贵、高官及地主士绅阶层奢靡的生活,还要讨好西夷列强,于是变本加厉的压迫老百姓。”

    “陛下是元末乱世的,但元末压在老百姓头上的,只是那些蒙古权贵以及助纣为虐的汉人士绅豪强。”

    “可清末压在老百姓头上的,除了满清权贵和助纣为虐的汉人士绅豪强,还有西夷列强,乃至日国人,由此可知当时百姓日子多么难过。”

    说到这里,刘宽才算是将之前那些视频的大背景交代大半。

    朱元璋回忆起他在元末参加红巾军前的经历,慨然道:“如此情况,清末之百姓确实比元末更苦。”

    朱雄英此时忍不住问:“老师,清末百姓既如此苦,如何能活得下去?甚至还有四亿多人口?”

    刘宽道:“其一,清朝中晚期时红薯、土豆、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