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9章 诸将观摩视频,论军装与仪容【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329章 诸将观摩视频,论军装与仪容【求追订】 (第1/3页)

    次日。

    刘宽在上午将平板电脑送到宫里后,下午老朱就将徐达、汤和、傅友德、李文忠、蓝玉等几位在京师的大将,以及十八名天子亲军的卫指挥使,召集到了武英殿。

    如今大明的“禁军”体系已然和历史上有所不同。

    历史上,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后自称吴王时,便设立侍卫上直亲军,当时人员还相对较少,只有一两卫兵马,隶属于都督府。

    后来朱元璋在集中、加重自身实际军权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上直亲军的规模,在其登基前已扩增至十七卫之多,每卫5600人!

    也即是十万余人的规模!

    而在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五年这段时间,统领上直亲军的衙门不断改名和更改隶属。

    如:亲军都指挥使司、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司、帐前总制亲军都尉府、亲军都护府、亲军都尉府——老朱其实挺喜欢变更制度、名称的。

    历史上到了洪武十五年,“禁军”体系才基本定型。

    锦衣卫被单独分离出来,又设立护卫亲军十二卫——实际等于精简了天子亲军中的武力规模,将更多亲军转为了负责侦查情报的谍探。

    当时朱元璋做出这种改变,必然是有诸多考量的,而其中一个影响其决定的重要因素,便是大明财政。

    这一时空的洪武朝财政情况比原历史上不知好了多少,故而朱元璋在设立锦衣卫、光明卫、东厂、西厂四大情报机构之余,直接掌控的武力不仅没缩减多少,反而扩编到了十八卫!

    也即是十万零八千人!

    且这十八卫亲军既像卫所军那样分有田地,还另有一份钱粮补贴(实际就是军饷),此外平日里各种赏赐(福利)也不少。

    故而这十八卫精锐明军,一直牢牢掌握在朱元璋这位大明皇帝手中。

    至于洪武朝各将领的亲兵,并非如大明中晚期那种家丁,而是出自天子亲军和地方卫所军。

    一般而言,获封公、侯、伯这三级爵位的大将,朱元璋会在其离京任职或领兵出征时,从亲军中派给亲兵。

    公爵八百,侯爵五百,伯爵则仅三百。

    这些出自亲军的亲兵,不仅起着在战场上保护大将的作用,实际也起着监视、地方、督促大将的作用。

    那些没有爵位的将领,亲兵则是从任职之处(卫所)临时抽派。

    指挥使大概能领有一百亲兵,千户则领有一总旗的亲兵,百户则只领有一小旗的亲兵。

    至于都指挥使,一般都是由有爵位的大将兼任,亲兵自是按大将标准来。

    正是有十几卫的亲军,以及临时派给亲兵的制度,原历史上朱元璋才能一句话就决定如傅友德、冯胜等开国大将的生死,对文武大臣、地方豪强士绅生杀予夺···

    武英殿前殿,徐达、傅友德等将领都在此处等候。

    虽然同为将领,却也是有等级和圈子的。

    徐达、汤和、傅友德、李文忠以及此番因功进爵凉国公的蓝玉五人聚在靠里的地方,不仅有座位,还有宫人准备好的茶水、点心。

    至于那十八位亲军指挥使,则是在殿内站着等候。

    汤和看向徐达,“天德(徐达字)老弟可知陛下这次召集我等为了何事?北伐战事才结束没多久,总不是又要发动一场大战吧?”

    徐达比汤和小六岁,闻言摇头,“老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