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用电远且艰,自然杂志社【求追订】 (第2/3页)
原来的门面房内一个年轻人正在擦拭桌椅,瞧见刘宽进来,立马上前作揖道:“见过伯爷!”
此人是社里招的勤杂工,名叫伍先,年十七,学业不成,偏又喜好自然科学,且家住附近。
刘宽点了下头,便直问:“许总编可在里面?”
“在的,在的。”
伍先连声回答了,就往院里走,并喊道:“总编,伯爷来了!”
刘宽忍不住道,“小声点,别嚷得左邻右舍都听见了。”
“是,是。”
伍先面对刘宽时明显颇为紧张、激动——哪怕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刘宽了。
刘宽来到院里,许臻已经迎了出来,恭谨作揖,“见过东家。”
“许兄客气了。”刘宽笑着回了礼,随即便对一旁的伍先道,“你该学许总编,称呼我为东家。可记住了?
”
“嗯嗯,记住了。”
刘宽当即与许臻来到正屋堂中,只见偏厅书桌上放着不少信件,旁边还有纸笔,显然许臻之前正在阅读这些书信。
说起来,许臻能担任这自然杂志社的总编辑,着实有几分运气在里面。
他是直隶人,早在几年前朝廷举办第一次乡试时,他来京师应试,在酒楼与一伙反对科举改革的儒生辩论,因此跟化名刘长的刘宽相识,并畅谈了一番。
虽然事后他隐约猜到了刘宽身份,但彼时他既志在科举,又没有门路,便没去找刘宽。
可惜的是,当年乡试他名落孙山。
他回乡后刻苦学习儒学、数学、自然科学等,努力了三年,又参与洪武十八年的乡试,本以为必可高中。
谁知他虽然进步颇大,可乡试难度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却变得更大,于是他再次名落孙山。
两次落榜,许臻颇受打击,甚至怀疑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中举。
他又觉得在家乡苦读、闭门造车进步不够快,于是客居京师。
这一住就是一两年,随着对其他地方士子的接触,许臻越发觉得自己难以中举。
恰逢去年冬季,刘宽在《自然科学》期刊上打广告,招募总编、编辑等人员以筹办“自然杂志社”,许臻念及当初与刘宽的偶遇,抱着一试的态度前来应聘。
彼时《自然科学》期刊已经发行了四年有余,以每月一期的速度,累计刊发了四五十本。
每期《自然科学》杂志中刘宽都会传播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介绍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
再加上朝廷以科举、官学的方式,对数学、自然科学表现得越来越重视,以及火车、水泥、玻璃、轮船、气球等归功于科技的奇妙事物不断面世。
四年下来,终于是在大明培养了一批自然科学的拥趸。
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是官学学生、志在科举的士子,且大抵是些年轻人。
但也不乏身在官学之外,科举无望,又或是年纪较大的读书人。
以刘宽今时今日的地位,别说《自然科学》期刊如今在大明有很大的影响力,即便没有,单凭他个人权势的号召力,他要办杂志社也有不少人想来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