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大明竟诞生了一位圣人?!【求追订】 (第3/3页)
他目光再次投向刘宽,问:“南明时期既有如此多的能人志士,为何最终却没能挡住清军呢?”
刘宽苦笑道,“陛下这个问题可太大了,要回答起来也很复杂。微臣只能简略地说,抗清的能人志士虽多,可猪···额无能、坑人的队友更多,降清的亦很多。”
“最主要的是,没有一个人能统合所有抗清力量,将之拧成一股绳。”
“后世喜欢历史的网友常说,读南明史最容易让人血压升高,因为太可气、可叹、可悲、可惜了。”
“甚至是相信科学的后世人,在了解明末历史后,都忍不住叹一句:时也,运也,命也。”
老朱、朱标是听刘宽提过血压概念的,知道血压升高什么意思。
他们再联想刚才通过视频窥见的南明历史冰山一角,也确实觉得气人。
甚至是越想越气。
老朱干脆不多想了,摆手道:“放下一个视频吧。”
“是”,刘宽应了声,调出准备好的第二个视频。
很快,第二个视频的主标题便先映入老朱一家子的眼帘。
【大明之异彩】
随即副标题也出现了。
“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学圣人,王阳明!”
心学圣人?
大明竟诞生了一位圣人?
一时间,老朱一家子明白“圣人”一词含义的无不震惊——须知,即便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也只是被封为半圣而已,而非圣人。
并且朱熹半圣之身稳固还需明朝前叶发力才行,也即是说,如今朱熹半圣之名还没那么稳。
视频开始,又是熟悉的配乐(悬溺)。
同时一个儒生打扮的中年人坐在山洞之中,闭目沉思,神态祥和,彷如圣贤。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因祖母梦仙人踩祥云送子而来,祖父便为其取名云。”
“王云五岁不能言,后经一位游方僧人指点,改名守仁,方才开口能言。”
“崇尚英雄的王阳明14岁开始学习弓马,希望以文武全才立于世···”
随着解说和视频一个个镜头,王阳明的生平如画卷般展现在老朱一家子眼前。
生而不凡,年少有为。
步入仕途,因卷入朝堂斗争被贬谪贵州为龙场驿站驿丞。
途中遭大太监刘瑾派人刺杀,伪造跳水自尽逃过一劫。
之后便是龙场悟道,奠定心学基础。
“孔子说致于道,什么是道?道在哪里?”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看到视频中“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演绎,虽然很多人看不明白,却莫名觉得很厉害。
而对儒学了解最深的朱标更是一脸激动,低声反复念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之后刘瑾失势,王阳明被召回京城,逐渐得到重用。
他平定江西多年的民乱,又镇压宁王之乱。而在此过程中,他又为心学确定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道路。
镇压宁王之乱的两年后,五十岁的王阳明受到嘉靖帝封赏,以文官之身封新建伯。
而在人生最后的七年中,王阳明官至两广总督,又在家乡传播心学,最后为平定广西土司造反及民乱,带病出征。
第二更。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