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他被文官忽悠瘸了!刘宽的小小建议【求追订】 (第3/3页)
“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能消耗多少布匹等产物?所以,大明若不想未来生产的工业品无处销售,最应该重视的就是提升大明百姓的消费需求,这便是拉动内需。”
朱元璋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便问:“那该如何拉动内需?”
刘宽道:“拉动内需的方法有很多,微臣初步总结如下。首先得让百姓富裕起来,手里有钱;其次得让老百姓有花钱的需要、想法。”
“最后则需要让老百姓对未来有信心——具体说,就是老百姓有信心把花出去的钱再赚回来,甚至赚到更多,如此他们才舍得花钱。”
朱元璋听得点头,再问:“那你说说,这三步依次该怎么做?”
刘宽听了苦笑,“陛下,这三步即便是在后世,也是令很多国家烦恼的大问题,微臣一时之间如何能回答得好?”
“况且大明情况与后世又有很大不同,微臣便是有些见识,也未必能直接套用在大明。”
“故而,对拉动内需之事,微臣暂时只有一个较为具体的建议。”
朱元璋早就知道刘宽并非那种诸葛亮式的大才贤能,听此倒也没觉得失望,而是一笑道:“能有一个具体建议也好,你且说吧。”
刘宽稍稍犹豫,还是道:“微臣请陛下放宽些对大明百姓衣、住、行方面的约束。”
刘宽说的虽是一句大白话,但却蕴含了不少内容,可称言简意赅。
朱元璋听了微微意外,随即就沉思起来。
刘宽的意思很明白——大明如今对衣、住、行方面的约束,阻止了百姓进行相关消费,不利于拉动内需。
说起来,明初朱元璋对朝野衣、住、行三方面的约束要等到洪武二十几年才会达到顶峰,堪称严苛。
首先,上至皇族下至平民百姓、贱籍之人,都只能穿戴特定的服饰,便是服饰颜色、材料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
住的方面,房屋必须与户主身份相符合——这点从各种房屋的称呼就能体现出来,平民之家称宅;官府称邸;有爵位、有官身、功名的人,其房屋才能称之为府。
交通方面同样有规定,如武将不能坐轿,文官也得三品以上才能坐轿,等等。
虽然如今大明在这方面的管束比历史上还宽松些,但跟大明中晚期相比依旧差远了。
刘宽并非建议朱元璋彻底废除这方面的约束、限制——在一个封建社会,这根本不可能。
但只要朱元璋能放宽些这方面的约束、限制,便能起到刺激大明有钱人消费的作用。
刘宽这个“小小具体建议”其实也算是一种试探——若老朱连这个建议都难以接纳,那他纵然对如何拉动大明内需有些想法,也不必提了。
因为那些想法会比这个“小小建议”更加颠覆大明现有制度及政策。
在朱元璋沉思时,朱标、朱棣也在思考其中利弊。
约莫过了五分钟,朱元璋才道:“刘宽,你可知大明建立之后,咱为何要在衣、住、行等方面做出具体到堪称严格的约束?”
‘难道不是为了划分阶级,凸显统治者及权贵的权势、地位吗?’
刘宽心中如此想,口中却道:“微臣不敢妄自揣测。”
“你有什么不敢的?”朱元璋先笑了笑,随即就道:“也罢,咱就跟你好好说道一番。”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