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朱佑樘中兴之主?弘治的最大荒唐【求追订】 (第2/3页)
不解。”
“何事?”
刘宽道:“无论是这纪氏,还是历史上的大太监郑和,皆是出自曾反叛大明势力的俘虏。”
“大明将这类人送入宫中当做宦官、宫女,让他们伺候,难道不怕这些人心怀怨恨,趁机谋害皇室?”
朱元璋没想到刘宽竟问出这么个问题,有些意外。
他思考了一会儿,才道:“首先咱得纠正你一点——宫中是有俘虏出身的宦官、宫女,但只占少部分。”
“再次,这些被挑选入宫为宦官、宫女的俘虏,一般都是孩子,入宫时不会超过十二岁。这些孩子即便对大明皇族有仇恨,也比较有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类出身的宦官、宫女,除非被咱信任、赏识,否则不会获得伺候咱和诸多嫔妃、皇子皇女的机会。”
“这宫中宦官、宫女数以千计,可真正负责咱们饮食起居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咱这么说,你可明白了?”
“原来如此。”刘宽恍然,接着他回想大明历史上关于宦官的事,道:“陛下这套制度看似没有问题,但当大明宫廷管理不再如现在这般严格,这类出身有一定问题的宦官、宫女,必然更容易接近皇帝。也即是说,此事终究是有一定隐患的。”
听了这话,朱元璋皱眉沉思起来。
朱标则道:“妹婿有所不知,其实宫中多用少族孩童培养成的宦官、宫女,也有父皇、母后不想看汉家百姓进宫为奴婢的原因。”
刘宽点头,“陛下、皇后娘娘确实仁善。”
刘宽这话说的有点言不由衷——朱标所说的原因或许存在,但绝不是主因。
不过,他倒是因此担心朱元璋定下大明从此不准用汉人以外的宦官、宫女的祖训。
于是道:“其实陛下也不必为此事忧虑,据微臣所知,历史上大明少族出身的宦官、宫女就三个,郑和、汪直、纪氏。”
“郑和是青史留名的大太监,于七下西洋,于大明是有功的,显然并不记恨大明。”
“汪直虽有劣迹,却也是成化皇帝的一把利刃,且并未给大明造成什么损失,功过相抵的话,也是功多些。”
“至于纪氏,在朱见深子嗣艰难时,为其诞下皇子,自然也算对大明有功的。”
“也即是说,历史上并无少族出身的宦官、宫女祸害大明的记录,那些个损害大明江山社稷的反倒都是汉家出身的宦官、宫女。”
听了这番话,朱元璋、朱标、朱棣三人都露出惊讶之色,随即便是不解。
老朱舒展眉头,笑了笑,“你说的倒也有意思——也罢,咱便不操心此事了。你接着讲那朱佑樘之事吧。”
“是。”刘宽道,“据说朱佑樘遗传了其母纪氏少族人的相貌,再加上出生后头顶无胎毛,长大后相貌甚是奇特,被世人传位龙形。”
才听一段,老朱父子三人就不禁面面相觑。
那广西的少族人他们也见过,相貌与中原汉人确实略有差别,一般而言面目轮廓较深些。
这本没有什么,可若再加上头顶无毛,也即是秃头,那样子可就奇怪了。
想到大明男子是束发的,可以将秃顶遮挡起来,且民间称朱佑樘面相为龙形,他们这才舒服点。
“朱佑樘十八岁即位,在位之初便革除了朱见深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