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9章 老朱谋取日本,蒸汽纺织之始!【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9章 老朱谋取日本,蒸汽纺织之始!【求追订】 (第3/3页)

宵节过去。

    这日,刘宽拿着一份写好的奏本来奉先殿面圣。

    行礼之后,李贵将刘宽的奏本转交上去。

    这份奏本内容不多,老朱很快看完,手指敲着御案沉吟起来。

    过了一两分钟,他才用询问的口吻道:“你真觉得现在放出那套蒸汽纺织机器合适?”

    却是机器制造局那边在去年忙碌完研制各种机床之事后,终于根据刘宽给的资料,在年底将一整套的蒸汽纺织机器研制出来。

    这套机器被试用了近一个月,确认没什么大问题,可投入实用,刘宽才写了这份奏本。

    “回陛下,正是这套机器放出后会对百姓造成不小的冲击,所以微臣才请建立专门的官营纺织厂以试用。”

    “大明既开启大航海,主动与海外诸国进行民间乃至官方的商贸,仅靠如今手工生产的那些布匹,除去国内所需,能销往海外的并不算多,至少不如宋代。”

    “原本,大明想要布匹产量达到宋代巅峰水平,只能等人口进一步增长,百姓也将更多时间投入纺织之中——这至少需要数十年才可能实现。”

    “可有了蒸汽纺织机器,哪怕暂时只在官营厂用,只要多办几座官营纺织厂,这个时间便可迅速缩短。”

    听了刘宽这番话,朱元璋又沉思一阵,道:“你请设立官营纺织厂之事咱便允了,便放在···在户部下增设商贸司,管辖官营纺织厂等偏向商贸的的厂坊。你以为如何?”

    刘宽知道,老朱是觉得如此下去,工部的工营司如今会变得臃肿,乃至成为掌控大明工业收入的庞然大物。

    如今工营司除下辖六合钢铁厂、青龙山煤厂外,还有多个水泥厂、造纸厂以及玻璃厂。

    虽然所有的厂子加起来还不足二十个,但去年一年便给大明贡献了上百万贯财政收入!

    须知,在刘宽到来前,大明一年财政总收入才五六千万贯而已。

    一个才建立没两年的工营司,竟能获取之前财政总收入的几十分之一,老朱岂能不重视?

    纺织行业钱景目前来看要比钢铁、煤炭、玻璃、造纸好得多,若也加入工营司,说不得两三年后工营司赚的钱便会翻几倍(老朱低估了)。

    出于平衡考虑,老朱也不会让工营司管官营纺织厂。

    就在刘宽琢磨着朱元璋的心思时,朱元璋又道:“虽然官营纺织厂隶属户部,但咱会给予科技司指导之权——毕竟你最清楚这官营纺织厂该怎么组建,又怎么运转嘛。”

    官营纺织厂是要当做民营纺织厂样本去办的,刘宽可不希望它变成了大明的血汗工厂。

    此事他当仁不让。

    于是拱手应道:“微臣遵旨!”

    “这奏本咱会让人帮你递到内阁去,若无别的事,你便退下吧。”

    “是,微臣告退。”

    第二更。

    晚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