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老朱谋取日本,蒸汽纺织之始!【求追订】 (第2/3页)
比如说钱粮。
拿下了日本便不怕缺钱。
称霸了南洋则不怕缺粮。
钱粮充足,不仅可以暴兵,提升军队战力,更可以发展科技、教育、交通等,提振民生经济。
而这则会让大明钱粮更加充足!
用那后世的话来讲,便是一切都进入了良性循环,大明必将蒸蒸日上!
···
···
正月初八,刘宽让科技司正式对外公布了将组建“大明第一铁路运输公司”,将向民间售卖公司部分股份的消息。
并将在二月初二,于京师公开进行公司股份盲拍。诚邀直隶、江西、浙江三省富室前来京师与会。
之所以将范围限定在直隶、江西、浙江三省,主要是考虑到文告传递以及富人进京都需要时间。
另外,既然有“大明第一铁路运输公司”,以后自然会有第二、第三铁路运输公司。
不怕不能将其他省份的商贾、士绅囊括进来。
文告一发出去后,最先动起来的就是居住在京师或直隶别处的大明勋贵们。
按照老朱的规矩,勋贵之家是不能经商的,自然也不能参与这次跟朝廷的合作。
但他们的亲戚却可以经商,便可以拿着勋贵们的钱来投资铁运公司。
汤和甚至厚着脸皮,让他夫人胡氏到刘宽府上打听消息。
“信国夫人说是来看望妾身这个孕妇的,可临了还是不好意思地问起了铁运公司的事。”偏厅中,朱蕙兰挺着个大肚子笑盈盈地道。
刘宽看出朱蕙兰很有诉说的欲望,很配合地问:“娘子怎么回答的?”
“自是按照夫君教的,照实说喽。”笑容让朱蕙兰年轻的俏脸笼上一层母性光辉,“她听闻铁运公司可能三五年内都难盈利,竟然迟疑起来。”
“妾身当时便道,三五年内难盈利,可铁路股份却可持有三十年,也就是说能赚二十好几年的钱,难道还怕亏本么?”
“铁路之利越到后面越多,盈利二十几年,不仅不会亏本,反而能几倍、十几倍的赚回来。”
“听了这话,她才算豁然开朗。”
听朱蕙兰讲完,刘宽笑道:“从你的描述看,信国夫人应是个老实人,多半是信国公让她过来跟你打听这事的。”
朱蕙兰笑道,“母后也说过,信国公那人最是精明。”
不知是这两三年老朱脾气“变好了”,还是私下里跟勋贵们说过什么,之后几日竟有不少勋贵家人通过各种渠道打听铁运公司以及股份盲拍的事。
在京师很难有什么事能瞒过老朱的耳目,因此刘宽便不避讳什么,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则一个字不漏。
当然,整体上他是欢迎勋贵们将钱投入铁运公司的——总比他们拿去享受,或者买房置地,又或是干脆埋在地底下要强···
一转眼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