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孟加拉是不是好地方?改稻为鸦!【求追订】 (第2/3页)
榜,其中排在第五位的孟加拉被标红。
上面四个国家中菲律宾也被标红。
虽然剩余三个国家老朱都是第一次听说,却也听明白,这三个都是小国。
由此,他对菲律宾、孟加拉的天灾之利害认识更深一层。
朱棣脸上的忧色也更重了,心想:孟加拉自然灾害竟如此可怕?看来那里真不适合作为俺大燕的龙兴之地。
“但与此同时,孟加拉国却有着密度极高的人口,这都得益于其处于恒河三角洲。”
“此地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大英因之以成帝业,至今仍是恒河流域的膏腴所在···”
听到这段解说,朱棣又迷惑了。
又全球自然灾害第五,又沃野千里,这孟加拉到底是不是好地方啊?
视频讲完孟加拉自然背景与国家贫穷现状后,终于进入正题。
首先视频讲述了国家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举及另一个排行榜表明,后世孟加拉人口密度高居全球第六。
然而在它前面却都是面积极小的小国,所以,可以看成孟加拉在领土大国中人口密度排名第一!
最重要的是,孟加拉城镇化不高,有六成多人口在农村。这便意味着孟加拉不仅人多,而且很穷!
视频中出现了孟加拉人挤火车的画面,只见那列火车上长满了人,两边也是,仿佛火车都不堪重负,行驶得极为缓慢。
随后,视频指出孟加拉工业、科技发展落后,在这方面主要靠处理洋垃圾发展,比如说著名的吉大港拆船厂,便有20万工人。
然而这相较于1.7亿人口不过九牛一毛,所以孟加拉大多数人仍靠农业糊口。
再接着,视频从孟加拉的具体地理环境讲起,讲述孟加拉是如何依靠14.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养活1.7亿庞大人口的。
“恒河三角洲作为地球最大三角洲,极为辽阔,宽度惊人,相当于从上海到连云港。”
“除了少部分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基本都在孟加拉国。这就导致该国除了东南的吉大港山区,以及西南孙德尔本斯这样的自然保护区外,几乎全国皆可种田···”
随着讲解,视频也出现孟加拉各种地形图画面。
这让朱棣看得目不转睛,想要一下子将这些地形图都印刻到脑海中。
同时心里寻思着,聚会后得找个机会跟刘宽沟通,把这些地形图弄过来。
朱棣继续看视频,发现后面一段内容主要针对孟加拉国情讲述了三个概念。
其一,恒河三角洲由三条大河挤在一块形成,被称为加强版的珠江三角洲。所有这里才能以极高的粮食生产力养活1.7亿人口。
其二,则是讲述了“内卷”的概念,并表明孟加拉就是农业社会极度内卷的一个典型。
其三,孟加拉还是什么天然的“亚洲季风带泄洪区”,又受南亚季风影响,因此不仅河流众多,而且很乱。
这就导致孟加拉境内河流不仅多发洪水,且变幻无常——不少河流宽的时候能从一两公里扩张到十几公里,直接变成大泽!
也即是说,孟加拉境内的河流治理难度很大!
最后,视频又讲起了孟加拉的历史遗留问题。
“当年英人殖民孟加拉的目的就是搞钱,但要从‘糊口农业’里榨取剩余价值极难。”
“对于殖民者而言,占据土地的农民都是低端生产力,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