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设瀛州卫,袭杀朱棣!【求追订】 (第2/3页)
继光的祖先!
在听朱标复述了戚继光的故事后,朱棣自然对戚祥兴趣勃勃。
此番逮住机会跟戚祥成为同僚,一路上便有意示好,并琢磨着将来去海外就藩时,能不能说服戚祥辞官,带着家小跟随他——虽然成功的希望不大,却不妨他试一试。
万一成功了呢?
在朱棣来到太守府没多久,此番大明登岛的其他重要武将也都来了。
戚祥居于主将之位,朱棣虽为亲王,又兼为天使,却居于副将之位。
戚祥起身向着京师方向拱了下手,道:“戚某此番受皇命试任指挥使,率上万军民于此耽罗旧岛建立瀛州卫,还望诸位同袍能同心协力,与戚某共成此业,不负皇恩!”
朱棣当即起身,与下方的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千户一起肃容应道:“我等定齐心协力,共成此业,不负皇恩!”
“好!”戚祥笑着点头,“那咱们接下来就议一议各千户所、百户所选址及建立之事!”
接下来的会议,朱棣主要是旁听,并未深入参与。
因为他此番前来除了接收济州岛,另一任务是协助镇守此岛三月,而非加入了卫所军。
戚祥等人此次商议的事很多。
首先是按照朱元璋旨意,将济州岛正式改名为瀛州岛——因为此时岛中群山的主峰便称作瀛州山(汉拿山),山下据说还有秦代徐福求不死药的遗迹。
于是,老朱便取了华夏海上三仙山中瀛洲的传说,将此岛改名为瀛州岛,设瀛州卫。
目前瀛州卫仍隶属于山东都指挥使司,但在日后会否更改隶属,就不好说了,毕竟如今的大明已有意拿下高丽、日本。
此番由北洋水师送到瀛州岛上的除了朱棣两千护军(骑兵、水师各一千),便只有三千多瀛州卫的卫所军。
至于剩下的近八千军余,如今却还在大陆,得等今冬过后,将士们在岛上为瀛州卫建设打下一定基础,才会在明春由北洋水师送来岛上。
瀛州卫正军三千多,军余却不足八千,平均下来,一个正军的家属还不到三个。
而事实上,多数已成家的正军家属都在四人以上,有的甚至多达五六人。
与此同时,瀛州卫中还有不少分户出来的光棍汉,需要在今后几年解决成家问题。
老朱给戚祥下了密旨,让他设法从岛民中吸纳人口,或设法从高丽招引青壮流民补充卫所所需人口。
至于高丽是否会有流民?
老朱说有,没有也要有。
更何况,高丽王国已经到了末世,两班贵族大多耽于享乐,大肆扩充私田、农庄,人数众多的底层百姓几无立锥之地,想要活命就只能成为贵族田庄的奴隶。
这种情况下,若高丽国内的底层百姓有办法来瀛州岛当一个大明军户或军余,肯定乐意之至···
几日后。
朱棣带着侍卫和护卫军骑兵千余人巡视岛上各牧场。
瀛州岛是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岛屿,土地肥沃,气候温和。
当年蒙元拿下此岛后,为了缓解征讨日本的马匹等物资运输消耗,便迁徙了不少牧民来岛上牧马。
百余年间,这些牧民已在岛上落户生根,人数不少。
十年前高丽武力夺取此岛后,虽有意全灭岛上牧民,但碍于北元尚在,便不敢行动。
待后来高丽认大明为宗主国,朱元璋也让高丽进贡此岛马匹,高丽就更不敢对付岛上牧民了。
而这些牧民的存在,则为反抗高丽统治的蒙古马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