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朱樉:我咋办?【求追订】 (第2/3页)
个一脉老祖了。
念及此处,再看旁边八弟朱梓“求求’的小眼神,朱橚决定也争一争。
他略一沉吟,便道:“父皇,可否对确留国内的藩王后代立一道兜底的保障政策?比如宗室子弟即便沦为庶人,亦可每年从朝廷领取一定钱粮。”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仅没生气,反倒是神色和缓下来。
他想起了那日密谈,刘宽劝他的一些话。
于是叹了口气,道:“老五啊,你替子孙后代考虑的心情咱能理解,但你这个要求咱是真不能答应。”
“咱让人算过一笔账,即便每代都有藩王到海外就藩,留在大明国内的藩王仍将不少。”
“藩王有钱有势有地位,不能任军职,从军、从商亦受一定限制,那么肯定有些人一个劲儿的生娃娃。这样一来,三百年后大明宗室只怕会超百万。”
“若除了给那些有爵位的宗室俸禄,朝廷还得给其他庶人宗室兜底的钱粮保障,你说朝廷一年得支出多少钱?”
“便是每个宗室庶人一年给一百贯,那百万人一年就是一亿贯啊!”
一年一亿贯?!
不少之前没算过这个账的皇子闻言不禁大吃一惊。
需知,如今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两三千万石粮食,相当于五六千万贯钱。
也即是说,三百年后,即便每年只给每个宗室一百贯,大明朝廷一年就得支出如今两年的财政收入!
虽说那时大明财政收入可能更高,这也是一笔极为巨大的支出,绝对会成为那时朝廷的巨大负担,甚至是难以承受。
朱橚张了张嘴,想说可以将保底钱粮设为每年十贯,可最终没说出口来。
一年百贯在他看来已经是一笔很小的数字了,也就够“普通百姓”家一年开销而已。
若是减少为十贯,当真没什么用。
最重要的是,即便减少为十贯,三百年后大明朝廷一年也得为此支出一千万贯!
这仍是一个朝廷难以接受的数字。
朱元璋此时又道:“咱曾经跟你一样,也想给子孙后代都谋划好了,让咱老朱家的子孙从此再无贫寒饥馑之忧。”
“可后来咱想明白了——咱能把两三代人的事安排明白就不错了,至于更远的,咱哪儿能管得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若子孙无能,咱便是给他一座金山银山,他也能败光了,沦为乞丐。”
“反过来,若儿孙有能力、有福气,便是乞丐出身,也未必不能靠自己搏一个大富大贵!”
顿了顿,朱元璋又道:“不过,你若真想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保障,咱倒是可以指点你一番。”
朱橚原本正思考朱元璋前面那番话呢,再听后面这句话,顿时眼睛一亮,拱手道:“儿臣恭听父皇教导。”
朱元璋道,“如今咱大明对工商业颇为支持,再加上即将开启大航海,在未来的两三百年中,可以说海内外赚钱机会一大把。”
“尔等作为藩王,每年都有那么多俸禄,不妨节省一些花销,拿出一些钱来投入工商业中,或是投资要去海外建藩的兄弟。”
“此事可以参考刘宽正筹划的铁路运输公司——你们拿钱,从海外建藩的兄弟那里换取股份。”
“这样,既不用去海外,将来又可分得海外之利,还帮了兄弟的忙,可谓一举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