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9章 四点要求,朱棣:莫非雄英克俺?【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09章 四点要求,朱棣:莫非雄英克俺?【求追订】 (第3/3页)

然这么快就想到了咱要求里的漏洞,咱家雄英真是聪慧啊。”

    其余藩王,包括聪明的朱檀在内,都是听了朱雄英的话才想到这种应对之法。

    因此多是先错愕,随即便有不少人懊恼:怎就让朱雄英这小子看出来了呢?

    没人注意到,朱棣呆若木鸡。

    更没人知道,木鸡般的他此时内心活动丰富。

    ‘俺才想到的绝妙对策啊,居然就让雄英把漏洞点出来了!’

    ‘难不成雄英命中克俺成大事?’

    朱元璋这边略为沉思了几息,便道:“那咱就补充下第三点要求——就藩后的二十年内,海外藩国领土不得超过周围五千里。”

    刘宽听得点头。

    周围五千里的领土,若是圆形,半径便约为八百里,不算小了。

    有二十年内不得扩土超过周围五千里的限制,未来大明海外藩国之间便在时间、空间上都有了更大缓冲。

    “第四点,”朱元璋又开口了,“海外藩国在建藩十年后,须得每年向大明进贡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的财政收入,持续百年。”

    这等于是让大明朝廷向海外藩国抽税。

    对于这一点,朱棢、朱棣等有意到海外就藩的藩王反倒没什么异议。

    一则,朝廷肯定要从藩国获取利益的,不然朝廷为何要支持藩王到海外就藩?就因为亲缘关系?如此想就未免太天真了。

    二则,朱元璋所定的进贡比例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了。

    大明对地方的税收最低也有三十分之一,而他们藩王就算按百分之三进贡,也不足三十分之一。

    再说了,财政收入这个东西,以如今的科技水平想要监管核查很难,更别说藩国远在海外,到时候他们想要瞒下一些财政收入简直不要太容易。

    但海外封藩政策毕竟是关乎藩王各自一脉数百年的大事,所以朱棢、朱棣等人还是想多争取点好处。

    几人交流了下眼神后,却是由楚王朱桢开口。

    “父皇,藩国向朝廷进贡没问题,但海外遥远,可否累计数年进贡一次?”

    朱元璋这次没喝斥,而是点头道:“可以,但间隔不得超过五年——你们得知道,进贡亦是藩国与大明本土联系感情、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可过少。”

    朱桢道:“父皇说的是。”

    朱元璋环视众人,道:“对尔等海外藩国的要求,咱暂时只想到这四点。待海外就藩正式启动前,咱还有可能再增补调整。尔等若有建议,也可再提。”

    这种大事、大计,本就不可能通过一场会议就把具体政策定死。

    所以诸王对朱元璋这番话都没异议——若朱元璋提出不合理要求,他们大不了以不去海外建藩抗争。

    念及此处,众皇子、皇孙才想起另一件同样重要的事:若藩王不想到海外就藩,或不能到海外就藩,朝廷又将如何安排?

    总不会还用之前的政策对待吧?

    想到这里,几位无意去海外的皇子皇孙都看向了周王朱橚。

    事实上,在前几日众藩王齐聚京师后,便分成了两个团体。

    一个是想去海外建藩的,一个则是想留在大明本土的。

    去海外建藩的以朱棢、朱棣为主要人物,而准备留在大明的皇子皇孙则以朱橚为首——因为早在一两年前,朱棣在藩王圈子里提出封藩海外之事时,朱橚就明确表示不想去海外。

    不去海外的话,朝廷政策将会对藩王影响更大。因此,哪怕朱橚平日里不喜欢冒头,此时也不得不站出来。

    见不少人看过来,他便起身拱手道:“父皇,若儿臣不欲往海外就藩,朝廷将如何安排?”

    第二更。

    感谢【楦绵】的100起点币打赏!

    感谢【Xia雪的季节】的100起点币打赏!

    晚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