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四点要求,朱棣:莫非雄英克俺?【求追订】 (第2/3页)
不过三百年确实太久。
后世的历史上大明国祚都没三百年呢,如今谁也不知三百年后世界会是何种形势。
而一百年则太短,若是子孙长寿的,也许他们的孙子还活着,甚至有儿子活着的都不一定。如此一来,藩国互征,就真成五服之内的亲族相互残杀了。
所以,两百年的时间限制就刚刚好。
朱元璋坐回了太师椅上,板着脸道:“第三点,初代藩王圈地不得超过三千里···尔等可有异议?”
在是否继续问诸藩王意见上,老朱明显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决定问。
毕竟事情得藩王们配合,若他制定的规则太离谱,藩王们不愿接受,或等他宾天后很快就违背,那他不等于白制定了?
朱棢看了看下面众人,见没其他人出头询问,只好硬着头皮再上。
“父皇,是方圆三千里,还是周围三千里?”
这话让怒火降下去少许的老朱再次瞪眼,“还方圆三千里,大明才方圆多少里?你老三是想一下子在海外圈个大明出来是吧?”
刘宽见朱棢竟问出这么个问题,也不禁暗笑,觉得朱棢并非无知,而是太贪心了。
所谓方圆多少里,指的是半径多少。
据刘宽所知,后世中国也才方圆三千多里而已,而大明如今的领土大小用方圆三千里描绘正合适。
至于周围三千里,则指的一块地边境线的周长。
根据圆周长、圆面积公式算一下就知道,周围三千里的领土半径也就五百里不到的样子,可比方圆三千里的领土小太多了。
朱棢在大本堂回炉重造的一两年,数算进步不小,稍稍算了算,便不禁嘀咕道:“搞了半天就允许咱们在海外当个百里侯?那咱还不如留在国内享清福呢。”
朱棣反应则有点迟钝。
因为他没回大本堂重造,这方面计算还不如朱棢快。好在他能大概估算出来,再听到朱棢的嘀咕,便明白周围三千里的领地真就只是个百里侯。
他可是想在海外打下一片大大的领土,乃至建立一个将来不弱于大明多少的强大藩国,自是不甘心被领土限制束缚手脚。
于是便也硬着头皮道:“父皇,海外广袤,儿臣等若漂洋过海去了,却只能当个百里侯,属实让人提不起兴趣。”
便是朱标都因老朱太偏心他这一脉而不好意思了,出声道:“父皇,周围三千里的藩国确实小了些,不如改成周围五千里,如何?”
朱元璋哼道,“也罢,看在你们大哥的面子上,咱就改一下——海外封藩的初代藩王圈地不得超过周围五千里。”
朱棣对周围五千里依旧不满。
那印度所在次大陆可大得很。
他想再争取一下,却又碍于朱标的面子不好开口——焦急之间,忽的脑海一亮,想出个绝妙的应对之法。
‘父皇说初代藩王圈地不得超过周围五千里,那咱在需要的时候将藩王位子传给儿子不就行了?’
‘俺做了太上王再去征战,打下更多国土,总不算违背父皇的要求了吧?’
‘嘿嘿,没想到俺这般聪明,不愧是后世历史上的永乐大帝!’
就在朱棣为他的绝妙对策暗暗得意时,却忽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
“皇爷爷,孙儿有个疑问。”却是朱雄英开口了。
朱元璋面对朱雄英时,心情立马好起来,笑问:“哦,咱大孙有何疑问啊?”
朱雄英看了几位年长的皇叔一眼,尤其是在朱棢、朱棣、朱桢三人身上停留略久,随即道:“雄英在想,若是哪位藩王为了圈取更多领土,去了海外便将王位传给儿子,岂不就绕过了皇爷爷这第三点要求的限制?”
朱元璋听得一愣,随即就一拍大腿道:“嘿,还真是!”
随即看向朱雄英时,老脸上笑容就更浓郁了,“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