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朱标的电影观后感,诸王议定海外封藩!【大章求追订!】 (第3/3页)
今咱大明无需像以前那样,将大量的军力、物力都花费在北方,朝廷军事重心也不必全放在北疆。”
“如今,咱大明已经具备开启大航海的条件——咱已经决定,明年开始,咱大明便全面开海!”
“届时,北洋水师负责与高丽、日本两国打交道,保护官私商船前往两国开展贸易。”
“东海水师则会靖平东海海寇,开拓东藩岛等东海诸岛。”
“南海水师则负责保护官私商船前往南洋诸岛展开贸易,并宣扬我大明国威,了解南洋诸岛各国的情况。”
“这一番部署,算是咱大明开启大航海的初步计划,待其完成,尔等就藩海外的时机便成熟了。”
听朱元璋讲完这番话,早就有心封藩海外的朱棢、朱棣、朱桢等人都激动起来。若非担心被老朱训斥,性格跳脱的朱榑甚至都想大声欢呼了。
激动之余,朱棣看了朱棢一眼,见朱棢就傻乐,便主动开口问:“父皇,儿臣等若欲就藩海外,可有什么章程?”
朱元璋道:“自然是有的——总不能你们想去便去。咱趁着中秋,将你们几个外放的都叫回京师,一是为了团聚,二便是为议定此事。”
说到这里,朱元璋看向一侧,“刘宽,当初你不是说后世有人写穿越,或是有人在网络上发帖子,都有涉及明初封藩海外之事吗?”
“那些、帖子中,大抵是如何开展此事的?对就藩的皇室子弟又有何要求?”
刘宽没想到这么早就被老朱点名。
虽然后世关于这方面的、帖子不少,但刘宽却觉得,这事不该由他起头说。
于是道:“回陛下,微臣所知道的那些毕竟是后世人戏言,未必适合此时的大明。”
老朱皱了皱眉,道:“就算不适合,你说出来咱借鉴一番难道不行?”
听老朱这么说,刘宽只好讲一讲。
“后世这方面言论太多太杂,微臣只能粗略地梳理出三条建议,如何借鉴全凭陛下定夺。”
“其一,让陛下之子孙自主选择是否就藩海外,若谁有意就藩海外,可先到大明军中磨练,获得一定军功后,方可拥有前往海外建立藩国的机会。”
“其二,还需对藩王进行文考——毕竟要在海外建立藩国,不是只懂军事就行的,还需有一定内政能力,以及对海外情况足够了解。”
“其三,待藩王通过这两方面考核,获得就藩资格后,便可开府,招募人才及愿意到海外闯荡的百姓。”
说到这里,刘宽就停下了。
因为他毕竟是老朱的女婿,而非儿子,所以有些话他不好说,也不该说——说出来既可能令老朱不满,也可能得罪几个藩王。
比如说,不想去就藩的藩王如何安排,以及藩王开府规格如何,朝廷允许他们招募多少移民合适,等等。
老朱在这方面颇为敏锐,看出刘宽是有意的适可而止,便没多逼问。
他想了想,道:“让藩王到军中立功方可就藩,倒是跟咱想的如出一辙。那咱们便先议这一条——老三,你觉得藩王立下何等军功方可封藩海外?”
‘父皇居然第一个问咱的建议!’
朱棢分外惊喜,心里美滋滋的。
他对封藩海外之事早有思量,此时稍稍沉吟便道:“回父皇,儿臣以为藩王若想就藩海外,这军功不易太低,但也不能标准太高。”
“太低了,达不到鉴定藩王军事才能的要求;可若是标准定得太高,难以达成,只怕会大大打击藩王到海外就藩的积极性。”
“再考虑到,皇室子弟从军必不会从小卒做起,最低也得是个千户吧?如此一来,其必然更容易获得军功。”
“故而,儿臣衡量再三,觉得若皇室子弟以千户为起点从军,若能积功至卫指挥使,便可拥有封藩海外的资格。”
听了朱棢这番话,其余皇子、皇孙都认真思考起来——便连才五岁的朱高炽,虽听不大懂,却也装模作样地用小胖手掐着双层下巴思考。
大明军队如今以卫所制为主。
千户为正五品武将,卫指挥使(俗称指挥使)则是正三品武将。
从正五品到正三品,须得升四级方可···皇室子弟立功更容易,要在军中累功升四级至指挥使似乎并不难。
第二更,
四千多字!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