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6章 于少保之冤,孙皇后之能【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96章 于少保之冤,孙皇后之能【求追订】 (第1/3页)

    刘宽感叹着道:“陛下,于谦之事对后世历史上的大明可以说影响极为重大。”

    朱元璋听了这话,又见刘宽神情异样,注意力这才转移,问:“为何这么说?”

    刘宽道:“在土木堡之变后,是于谦最先站出来,顶着大多数人迁都的意见,喊出了‘提议南迁者当斩’的口号,建议坚守北京,并且其升任兵部尚书负责主持防务后,也确实守住了北京,击退了瓦剌军队。”

    “因此,不论是在后世,还是大明当时之人看来,于谦是挽狂澜于即倒的民族英雄——毕竟当时大明若迁都,很可能就是个南宋的下场。”

    “除此外,于谦还是一位清廉能吏,他在宣德年间虽以御史入仕,后来却多为地方官。”

    “巡按江西时,于谦平反冤案数百起。朱瞻基见于谦能力卓著,便让他巡抚山西、河南。”

    “彼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乃至河北,本就因为永乐年间数次北伐而民生凋敝,百姓多有逃匿山中为匪者。”

    “宣德初年又出现好几次旱灾、水灾,因此出现了很多灾民、流民、盗匪。”

    “于谦在山西、河南巡抚任上干了十余年,让盗匪绝迹,百姓安居乐业,虽水旱灾害仍时有发生,但山西、河南不仅不需要朝廷拨付粮食赈济,反而每年都能积蓄数十万石粮食。”

    “因山西、河南治理得好,陕西、山东都有不少流民到前往求食。”

    “山西、河南大治后,于谦本该升入中枢。但彼时三杨去世,王振把持朝政,因于谦不肯如其他官员那样给他送礼巴结逢迎,便被王振视为异己打压。”

    “王振不仅阻挠于谦进入中枢,而且安排党羽诬陷于谦对朝廷心怀不满,将其下狱,预备处死。”

    “因百姓群情激奋,联名上书,王振迫于压力,这才随便找个理由放了于谦,将其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后来因瓦剌猖獗,连年犯边,有人以于谦他通军事举荐,于谦才得以升任兵部侍郎,之后才有次年的北京保卫战。”

    “至于他后来辅佐朱祁玉七年所做出的政绩就更多了,微臣记不清,也不再列举。”

    “朱祁镇将于谦等人下狱后,一时找不到于谦罪名,便让主持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献计。”

    “石亨等人也找不到于谦罪证,于是便诬陷于谦制造不轨言论,意欲策划拥立襄王之子,犯了谋反之罪,将其处死,家人流放边疆。”

    “据说于谦被抄家时,家无余财,仅有一些书籍,以及朱祁玉赏赐的蟒袍、剑器。于谦被处死后,许多得到消息的人都为之哀悼。”

    “后世甚至将于谦之冤死与岳武穆并列,认为是从于谦之死令天下人心寒,大明读书人由此为己谋私者愈众,而愿谋国为公者愈少。”

    听完刘宽这一番话,老朱、朱标、朱棣才意识到于谦之事对大明及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但同时也产生了些许疑问。

    老朱还在思考,朱棣便忍不住先开口了。

    “三妹夫,这于谦于大明确实有大功,也确是清廉能臣,但朱祁镇杀他,主要是因为他拥立了朱祁玉吧?”

    “为何你方才却说他是冤死的,还说后世将其冤死之事与岳武穆并列?”

    刘宽道:“燕王殿下,朱祁镇杀于谦主要原因确实是皇权斗争,但这原因却是无法公之于众的,因为于谦当初拥立朱祁玉在大明合法且合理。”

    “彼时朱祁镇被俘,甚至被瓦剌挟持叫门,大有以朱祁镇为傀儡入主中原之势,这般情况下,大明急需一位长君,而非有朱祁镇儿子身份的幼年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