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祸胎朱瞻基,堡宗朱祁镇【求追订】 (第2/3页)
出来,只能在得到老朱示意后接着之前的话讲。
“朱祁镇第一个年号是正统,从正统元年到正统六年,实际是太皇太后张氏在三杨的配合下署理国政。”
“张氏在历代因各种缘故署理国政的后妃中也算是贤明了,再加上三杨也各有能力,故这六年大明延续了仁宣之治时的稳定。”
“不过,大太监王振却也借着陪伴朱祁镇成长的机会,取得了朱祁镇信任,掌握了宫内部分权力。”
“王振本是落地秀才,后来找到门路到内书堂给小宦官们做教师。再后来不知为何,自阉入宫,成了太监。”
“此人很有心机手段,在朱祁镇亲政之前,便利用身份便利,尝试干涉外朝,打压文臣势力。”
“待正统六年朱祁镇亲政后,先是太皇太后张氏去世,到了正统七年,杨荣病逝,杨溥告老还乡,杨士奇则因儿子杀人引咎罢官,内外朝再无人压制,王振便趁机以宠宦、内相的身份把持了朝政。”
“他一面继续结党揽权,一面大肆贪污、打击异己,又一面满足少年朱祁镇的各种需求,巩固君宠。”
“到了正统十四年,六七年过去,不仅大明朝堂被朱祁镇、王振弄得乌烟瘴气,就连军队都受到影响,战力下降不少。”
“恰逢这一年,瓦剌太师也先领兵犯边,朱祁镇便在王振的怂恿下,率领六十万大军御驾亲政,并携带了大半个朝廷的文武官员随同···”
“等等!”朱元璋又忍不住打断刘宽的话,问:“咱不是灭了北元吗?后来老四又五征草原。怎么又冒出个什么瓦剌,一次犯边就逼得大明皇帝率领六十万大军亲征?”
朱元璋觉得这太没道理了,甚至不由怀疑刘宽之前说的大明史事有错误。
朱标、朱棣同样一脸不解。
刘宽道:“此事说来话长,不如等微臣将土木堡之战讲完,再解答陛下的疑惑,如何?”
朱元璋吸了口气,道:“也罢,你继续讲吧。”
“土木堡这一战,在后世史学家、军事学家看来,朱祁镇、王振二人可以说完全是将其当做了儿戏。”
“因此,大半个朝堂的文武官员,以及六十万明军,在土木堡一战中几乎尽数葬送,就连朱祁镇本人,都被瓦剌给俘虏了···”
“停!停!”朱元璋瞪眼叫道,“刘宽,你刚才说甚?六十万大军还有半个朝廷的文武,一战尽数葬送?!”
“就连朱祁镇那混蛋小子也让瓦剌俘虏了?这怎么可能?你说的该不会是后人胡编乱造的野史吧?!”
朱标、朱棣也都是一脸震惊,不可置信。
朱棣先回过神,忍不住道:“刘宽,那时大明应该已经移都北平了吧?”
“若真如你所说,六十万大军在北疆边关一战葬送,还包括大半个朝廷的文武官员,皇帝也被俘虏,那瓦剌大军必然会挟大胜之势南下攻打北平。”
“这般情况,北平如何守得住?即便不亡国,只怕也会再来一次靖康之耻,落个南宋的局面吧?”
朱标回过神后,则提醒道:“妹婿,这般大事,可莫要把野史当真了。”
刘宽看着这父子三人,很是无语。
他叹了口气道:“陛下、太子殿下、燕王殿下,微臣说的就是正史,绝非野史。”
“明史中关于此事的记载或许细微之处与真相有别,但主要事件不可能是编造的。”
“至于为何会有这场大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在这场大败之后,大明如何守住北京的,且听微臣往下说便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