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3章 祸胎朱瞻基,堡宗朱祁镇【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93章 祸胎朱瞻基,堡宗朱祁镇【求追订】 (第1/3页)

    朱棣在一旁很是无语。

    他今日过来是向朱元璋请求南下训练水师、参与南洋开拓准备事务的。

    朱元璋听了没说答应还是不答应,却将刘宽叫了来,要讲那“堡宗”的事迹,这不是存心让他难堪么?

    也不知是何意。

    他作为儿子、臣子,根本没法儿反对,便闷闷道:“那也是父皇的玄孙。”

    朱元璋一瞪朱棣,“你小子几年不挨打,又皮痒了是吧?”

    刘宽听这话,便知道朱棣小时候没少挨揍,不禁暗笑。

    朱标在旁劝道:“父皇、四弟,时间不早,还是先听妹婿讲那堡宗之事吧。”

    朱元璋收回目光,对刘宽道:“且讲吧,不必忌讳什么。”

    “是。”刘宽应了声,便组织言语讲起来,“燕王殿下的这位曾孙名叫朱祁镇,在后世历史上的正式庙号其实是英宗。”

    “堡宗是后世人对他的戏称,至于为何如此,待微臣讲完了他的事迹,陛下便会明了。”

    “因为宣宗朱瞻基三十六岁便驾崩了,因此虚岁九岁、实际只有七八岁的朱祁镇便冲龄即位。”

    “虽是幼主即位,但当时大明经过宣宗十年治理,内部局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若不论宣宗时期在南北丢失的大片国土,后世史书将仁、宣两朝评为‘仁宣之治’的盛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治国显学以来,一直追求的都是辅佐君主令国家和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至于对外开疆扩土,儒学不说反对,却也不是其主要追求。且在开疆扩土与内部安稳产生矛盾时,儒学一定会选择内部安稳——若不考虑世界性的巨变,这种追求倒也不算错。”

    听到这里,朱元璋、朱标都微微点头。

    朱棣却是若有所思。

    他还是头回听刘宽从后世人的角度聊到儒学,觉得很新鲜,才几句话,便让他对以往某些懵懂的道理有了种明悟感,恨不得当场请刘宽深入讲解。

    刘宽却没在儒学的话题上深聊。

    “仁宣两朝既被称作治世,朱瞻基自是给朱祁镇留了不少能臣,其中以辅政的三位内阁大学士为主,因这三人都姓杨,故被后世史学家称为‘三杨’。”

    朱元璋插话问:“这三杨可是同宗?”

    刘宽一愣,随即不确定地道:“应该不是吧。”

    他确实不知三杨家庭背景。

    “那你可记得三杨姓名?”朱元璋又问。

    “最有名的叫杨士奇,另外两个应该是杨溥、杨荣。”

    朱元璋对朱标道:“能被那朱瞻基留作辅政之臣,应该都不是庸臣,年纪也不会小,你且记下来,回头看能否找到这三人。”

    朱标点头,“是。”

    朱棣暗叹:三杨,那应该是俺这一脉的臣子啊,又要没了。

    刘宽接着道:“因朱祁镇冲龄即位,朱瞻基之母张太后又在世,他便留下遗诏,让张太后及其皇后孙氏监国理政,三杨辅政。”

    听到这里,老朱又忍不住插话,“这个朱瞻基,太监干政、内阁势大、后宫干政,全都是从他这儿来的,真是个祸胎!”

    朱棣听得眼角微抽。

    他昨日还想着以后着重培养大孙子朱瞻基呢,没想到这边朱瞻基就成了朱元璋口中的祸胎。

    太让他难受了。

    刘宽也很无语,心道:老朱,能不能别老打断我讲话?

    这话他不敢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