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考古与火葬,反暴政之精神永存不灭!【二合一章】 (第2/3页)
话听着古怪。
不过,刘宽后面一番话,倒也让给老朱意识到话题偏太狠了。
便道:“也罢,那就以后有时间再讲。你且说回火葬之事吧——除了节约土地,后世推行火葬可还有其他缘故?”
显然,朱元璋觉得后世变土葬风俗为火葬,是值得他了解的。
他如今可计划着让大明国祚如周朝般延续个七八百年呢,并有信心让大明保持内部几百年的太平。
太平盛世人丁必然滋生很快,也许过个两三百年,大明也能拥有数亿人口,甚至如后世般超十亿,也未必不可能。
那时,就得如后世中国朝廷般去考虑一些问题了。
刘宽道:“后世推行火葬的主要原因就是节约土地资源,其他原因则是顺带。”
“比如说保护环境、减少瘟疫发生的可能,以及引导百姓改变厚葬和为白事大摆筵席、耗费钱财的风俗。”
“后世中国朝廷为了引导此事,便从当权者和官吏做起——凡是官吏,必须火葬。”
“而达到了一部尚书、一省督抚这种级别很高的官员,火葬后甚至会将骨灰洒向江河、大海,既寓意着与国家山河融为一体,又以此表明引导百姓薄办丧事的态度。”
“到了微臣来大明前,火葬制度已经推行到了广大农村,并且执行得越来越严厉了。也许再过个二三十年,土葬风俗便会被火葬替代。”
朱元璋、朱标虽然知道了后世推行火葬的原因,可听到刘宽后面这番话,仍感到惊讶。
朱元璋道,“难怪咱看你放的电影、视频中,后世中国似乎颇为强大,你言语之中也对后世中国带着自豪之感。”
“如你所说,这后世朝廷高官竟为了引导百姓摒弃陋俗,不仅先做表率,甚至连骨灰都甘愿被扬了——有如此官吏,何愁国家治理不好?又何愁百姓不归心?”
刘宽却听得嘴角抽了下。
心道:什么叫骨灰被扬了?说得好难听啊。
这时老朱又道,“这后世朝廷高官既甘愿骨灰被扬,支持掘坟考古倒也不算什么了。”
“不过,你若想在大明推行这考古学,让人去掘坟研究历史,只怕大大不妥。”
朱元璋想好了。
后世情况如何他不管,反正他的坟不能被后世人给掘了。
‘嗯,眼下在建的皇陵就做个样子好了,回头找人另寻风水宝地,再建一座隐陵。而且要多设机关陷阱,不管是盗墓贼进来,还是那什么考古之人进来,都得留下来陪咱!’
在朱元璋暗做决定修建隐陵时,朱标却实提了另一个问题。
只听朱标接着老朱的话道:“掘人坟墓以考古确实不太妥当,至少不适合当下风俗。”
“不过,那殷商废墟却非坟墓,倒是可以发掘出来,让咱大明学史之人去了解一番,推演殷商真实历史。”
“妹婿可知道那殷商废墟埋藏于何处?可好发掘?”
刘宽有些犹豫,最终还是道:“微臣记得殷墟遗址是在安阳,但具体在如今的安阳何处,就不清楚了。”
“另外,微臣建议最好不要现在就去发掘殷墟遗址——大明如今既无考古学,又无考古学家,冒然做此事,只怕会令殷墟遗址毁于一旦。”
朱标听了先是微愣,随即一笑道:“你说得倒也是。”
见终于结束了考古的话题,刘宽松了口气,然后问:“那微臣继续说西方与我们历史、文化的差异?”
老朱道,“继续说吧,午时都还没到呢。”
刘宽决定了,尽量简略说,不再多扯别的。
他想了想,道:“咱们的历史不仅长达五千年,而且自三皇五帝时,便萌生了大一统思想。”
“到了夏启建立夏朝,则为诸国之王。夏商周之后,历经春秋战国,秦始皇一统六国后,设立郡县,则开启了中央王朝对各地的实际统治。”
“此后历朝历代,不论是汉人为正统,还是少民部族入主中原,都力求一统天下。从秦朝到现在算起,中国归于一统的时间多达一大半。”
“然而西方,也即是欧洲那些国家,虽然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从未建立过大一统国家,更不曾统一语言、文字和度量衡等。”
“在过去三千多年中,西方绝大多数时候处于数十个小国的分裂状态。”
“这样的历史,便让他们的政体、文化、思想与我们产生了很大差异。”
“比如,他们直到现在,施行的仍是类似于周朝、春秋时代的分封制。”
“国王分封公爵、侯爵、伯爵,公侯伯则又能分封子爵、男爵、骑士。”
“这些西方权贵被称为领主,因为每个被分封之人,几乎都是实封,拥有领地的很多权利。”
“并且每个领主只能管辖直属附庸,而无权管辖麾下领主的附庸。西方甚至流行这么一句谚语——我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听到这里,朱标插话道,“若如妹婿所说,这欧洲情况倒真和咱们的春秋战国时期差不多。”
“《论语·八侑》中便有与那西方谚语类似之语——君山之君,非我之君;臣下之臣,非我之臣。”
“这种思想甚至直到汉末还有遗存,便是如今,官员之幕僚也多以东翁为主,为其办事罔顾朝廷律法的。”
朱元璋则哼道:“君不君臣不臣的,此风断不可留,该设法除绝!”
刘宽怕两人说着又把话题引偏,忙接着道:“这种分封制度虽有许多弊端,但却让那些领主能始终保持对领民的绝对控制权。”
“甚至一些领主将领民视为奴隶,生杀予夺,占有女子初夜权。”
“几千年来一直是这样,所以西方基层民众,其实习惯了被权贵奴役。”
“咱们却不同,自秦扫灭六国真正一统天下之后,由陈胜吴广开启了大起义,此后历朝历代,只要朝廷压迫百姓过甚,便会爆发起义。”
“也即是说,西方人习惯了分裂,基层民众则习惯了被压迫乃至奴役。我们正好相反,习惯了统一,以及反抗压迫。”
“除了以上两点,第三大差异便是辅助统治者的思想——咱们这边自汉朝以来,便一直以儒家为显学,并辅以法家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