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大明无盗版,西人起义乎?【求追订】 (第3/3页)
少,每日需要他处理的公务自然也变多了。
好在相较于户部、吏部、兵部这样的部门,科技司日常公务仍不算多。
将公务处理完后,刘宽便琢磨着编写下一期的《自然科学》。
说起来,《自然科学》如今已发行了一年,在科举需求下,如今最新一期都当月能卖出上万本,往期则卖出的更多。
并且这只是通过三味书屋发行的正版销量,若是算上各地书商盗版的销量,估计最早的第一期《自然科学》销量都已超过了十万本!
这个销量对后世书籍来说不算什么,可对此时的大明而言,绝对称得上“畅销书”了。
盗版的问题刘宽没能力管,暂时也不想管。
因为大明如今对出版物既无审核、批准等律法方面的管制,也没有保护正版的说法。
事实上,如今编写书籍之人鲜有图钱的,多是图名,或是志趣所在。
即便有写话本卖的,也都是写出故事让书商一次性买断。书商能卖出多少册,又赚多少钱,则全凭其本事,与作者再不相干。
一些图名的作者,甚至乐意见到许多书商印刷其著作。事实上,大多数编写书籍的,都是自费印刷,然后送人。
所以,大明目前不仅没有保护正版图书的法律,甚至连正版、盗版的概念都没有,自然也就没有打击盗版的说法。
好在刘宽编写《自然科学》期刊是为了宣扬科学,推广一些简单的自然科学知识,并非为赚钱。
不过,如今《自然科学》能凭借精良的印刷以及先发优势,一期至少卖出上万册,不仅没让他亏钱,反而每月都能赚个几千贯(利润)。
如此,不仅达到了宣扬科学的目的,还能赚不少钱,刘宽对编写之事自是一直用心得很。
至于说成立专门的编辑部,来负责编写《自然科学》,乃至对外征收稿子,刘宽认为还能没到时候。
如今大明读书人对自然科学的了解依旧太少,得再培养两年,才会出现能胜任当《自然科学》编辑的人才,才能收到值得刊发的稿子。
另外,他一直有让朱蕙兰帮他审稿、修稿,再加上一直发行的是月刊,他的编写任务倒也没那么重···
午时将近,刘宽收拾了番,便准备回府。
却来了个宦官,传旨让他进宫。
‘这老朱,怎么养成了下班前召人奏对的习惯?要放后世肯定是那种动不动找理由让员工加班的老板。’
暗暗吐槽了句,刘宽还是乖乖进宫。
到了奉先殿,见朱标也在,刘宽便先后向父子二人行了礼。
礼毕,老朱直问:“如今京师积雪深达四五寸,江北想必更深,铁路都为积雪覆盖,你们科技司准备如何处理?”
刘宽道:“此番是微臣思虑不周,未能提前布置解决之法。不过今日微臣已经与科技司同僚想出了一套应对之法。”
当即,刘宽便将今日科技司会议上议定的除雪方案说了。
老朱听完评价道:“在火车头前加个大铲子,倒也是奇思妙想,只希望你们能尽快验证实际效用。”
刘宽道:“科技司会争取在下次降雪前完成此事。”
老朱点头,原本准备放刘宽走的,却忽然想起什么,问:“对了,之前你讲西方工业大革命之后的景象,咱便有个疑问。”
“西方那些贵族、资本家对百姓那般极尽压榨之事,甚至为了谋利夺取百姓田园,难道就没有人揭竿而起吗?”
第二更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