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55章 方孝孺进京,穿越日试验【求追订】 (第1/3页)
七月走过,暑气略消。
方孝孺站在船头,脑袋像是被半空中某物吸住,随着江船划过大桥投在江面的斑驳阴影,他脑袋也跟着偏转,目光仍难以从那宏伟的桥身上挪开。
船家见了,笑问:“先生莫非过去一年都未来过京师?”
方孝孺不舍地收回目光,情绪复杂地点头,“我已有五年不曾来京师了。”
船家道,“听先生口音,是浙江宁波人吧?离京师也不算远,去年这仙桥降世后,多有浙东文人来京游览,先生怎按捺得住没来?”
方孝孺道,“尊师去年六月过世,我为尽孝道,闭门读书一年,不曾过问外间事,故前不久才知这大桥、铁路之奇事。”
听方孝孺为老师尽孝闭门读书,船家更添敬意。
“若如此,倒也难怪了。不过自仙桥降世后,过去一年京师出现的新鲜事物可不少,先生此番来京定要好好游览一番。”
方孝孺点点头,没再多说。
事实上,若非朝中有人举荐,皇帝召用,他即便听闻了跨江大桥与铁路之奇事,也不会专门跑来京师观摩。
只是,他之志向终究要到朝中方能伸展。
当年父亲因牵入空印案而令家族蒙羞,也唯有他进入官场任事,才能洗刷。
所以,接到皇帝召见的旨意,他便来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船只才向江东门附近的码头靠去。
这时,方孝孺发现,以江东门为中线,大大小小的码头被分为两大片区域。
如今只有一片区域的码头供往来舟船停泊,另一片区域却成了繁忙的工地,有许多工匠、役夫在忙碌着。
他于是问:“那边可是朝廷在修建码头?”
“是啊。”船家点头,“说是之前码头太混乱了,舟船停泊不便,要重新梳理规划,建一座沿江大码头。”
“南边的先修建,待建好了再修北边(京师外扬子江为西南至东北走向),听说还用上了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建起来可快哩。”
因为只有一半码头可用,京师原本就紧张的码头、泊位如今更紧张了,民间舟船都得在江面排着长队等候。
方孝孺站在船头观望了会儿工地上的情景,不禁评价道:“朝廷修整京师码头虽是好事,只是此番不知又要耗费多少钱粮,又得征多少百姓为役夫?”
“京师外墙广大,远胜历代都城,已修建十余年,尚未完工。此间中都先修后废。再加上朝廷大军南征北战,百姓徭役岂不繁重?”
船家听见这话,忍不住道:“方先生,中都的事不好说,但这京师城墙修了十几年仍离完工差一大截,正是因为修得慢。”
“修得慢,这平摊到每一年里,咱老百姓负担的徭役不就轻了不少么?”
“至于此番大修码头,更是与以往截然不同,乃是由太子督办。”
方孝孺皱眉,不解地问:“太子督办如何就截然不同了?”
船家笑道,“据说这码头修建至今,尚不曾动用朝廷调拨的钱粮,也不曾征百姓徭役——你瞧岸上的那些工匠、力巴,都是按日拿钱粮,干活可积极着呢。”
方孝孺闻言又仔细观察了一番,果然发现了异常——工地上监工的小吏、将卒竟不多。
须知,但凡徭役之地,役夫们干活大多不积极,搞不好还会闹暴动,往往需要多派官吏监督,再以军队在旁震慑,方能让工事进行下去。
可码头上这些工匠、力巴干活的样子却是很主动,甚至可称积极,大异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