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老朱力挺,两大秘方【求追订】 (第2/3页)
他组织了下言辞,道:“陛下所言理论上是对的,问题是,以大明目前这款火车的速度和运载量,还有终点站的情况,根本无法在一年内将两百万石粮食从京师运送至北平。”
朱元璋皱眉,问:“为何如此说?”
刘宽解释道:“这款火车虽然速度已经颇快,但若载上数十上百万斤货物,估摸每个时辰最多也就行驶五六十里地(即每小时十五六公里的速度)。”
“而北平到南京的铁路长达两千六七百里,即便全线贯通,火车跑一个来回也需七八天。”
“再算上在徐州这种需要转乘渡船过河之处所需时间,实际来回一趟估计得十天,甚至更久。”
“若是在起始站、终点站修建出可让火车拐弯掉头的特殊铁路,倒是可以安排几列乃至几十列火车跑一条铁路,增加其列次。”
“可如今科技司连修建普通铁路的技术都未完全掌握,要修建给火车回程的特殊铁路,并对与之相连接的铁路进行修改,估计还需好几年才可能实现。”
“也就是说,如今平沪铁路一条线路的一个直通段,只能安排一例火车行驶。”
“如此,即便按来回一趟十天算,一列火车一年也只能跑三十几趟。平沪铁路虽是双线,一年也只能跑七八十趟而已。”
刘宽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
因为此时老朱已是一脸的尴尬,显然是明白他之前没算好帐,乐观太早了。
先前他算的是,火车一年跑北平两百次,朝廷运营平沪铁路就有得赚。
可按刘宽算的,一年只能跑七八十次,离两百次显然还差得远。
回过神,朱元璋脸不红心不跳地道:“就算一年只能跑七八十次,火车运粮一趟的损耗也远比河运少。”
这话倒是没说错。
论单次运输,火车这种工业时代的初级产物,确实比如今的河运损耗少多了。
河运以船工为主,骡马、役夫为辅,从京师往北平运多少粮草,损耗在眼下大抵都是两三成。
火车运输若不算维护、运营成本,一趟运送上百万斤粮草,损耗个几千斤都算多的了。
这时朱元璋又道,“此外,咱跟你说的京师往北平运粮损耗两三成,主要指的是人吃马嚼,以及翻船漂没。”
“然而在此之外,那些运粮船是否需要维护?船工、骡马、役夫若患病,乃至病死途中,是否需要抚恤?”
“再者,运河等河道每年也都需要进行清淤等维护,难道就不花费钱粮?”
“这些若都算上,朝廷在维持运河运输上一年的花费,难道不比维持一条铁路更多吗?”
老朱这番话说得确实在理,刘宽之前还真忽略了,于是点头,“陛下所言甚是,是微臣思虑不周。”
找回刚才因计算问题丢失的面子,朱元璋不由笑了笑,随即又疑惑道:“你先前跟咱分析这平沪铁路维护、运营所需的费用,总不是要建议咱不用铁路运输吧?”
“当然不是。”刘宽连忙解释,“一则,目前仅平沪这一条铁路,维护、运营的成本确实有点高,但将来大明的铁路多了,这方面成本自然有所降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