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6章 朱标隐忧,八股缘由【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6章 朱标隐忧,八股缘由【二合一】 (第2/3页)



    第一件大事是正式设立云南布政使司!

    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命汝南侯梅思祖、平章潘元明暂代左右布政使,梳理云南政务。

    这一时空,虽然明军提前一个月取得白石河大捷,可后续取云南的过程却与历史上没太大差别。

    先是惊吓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遁逃罗佐山,却不再是自缢而亡,而是被进山追剿的明军以虎蹲炮轰杀。

    据说死相相当恐怖,很不体面。

    这位在元末乱世也算一条伪龙,却落得如此收场,便连朱元璋得知消息后都唏嘘了下。

    先是云南元军主力一战葬送,元梁王又被轰死。再接着,元梁王之右丞实卜所领剩余元军再次大败于赤水河,云南的其他残元势力便开始了投降比赛。

    最初有人倾力与明军一战,不敌方降。

    接着便有人待明军来攻城,献城而降。

    随后乌蒙、乌萨、东川、芒部、建昌等诸蛮部,听闻明军接连大胜元军,皆为之震惧,遂望风而降。

    甚至明军尚在百里之外,中间隔了一两个州府,便有蛮部遣使、携带元庭赐给的印信来找傅友德、沐英、蓝玉率领的大军投降。

    似乎是生怕投降慢了,被明军列为攻打目标,又或者被周围已经降了大明的蛮部攻打。

    于是,自十一月上旬明军入云南,到十二月上旬,前后才一个月有余,明军便拿下了四分之三的云南,仅剩段氏还占据着滇西。

    这里面真正的大仗只有三场,一是白石河大败元军主力,二是破曲靖,三则是赤水河之战彻底断绝元军希望。

    剩余的战斗虽也不少,却不值一提。

    当云南的捷报一个个传来后,老朱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按照老早想好的,向傅友德、沐英、蓝玉所率领的大军发去了一道道圣旨,指导明军的下一步动作。

    比如善待投降的诸蛮部,但需保持警惕,小心对方搞下毒之类的小动作。

    又比如,军中有不适应云南水土气候而患病的将士,每卫可允百人返还原卫所。

    接着,提醒傅友等人,当尽早将抓到的元军主要将领及其家属,还有投降的蛮部使者,尽快送来京师。

    再接着,又告知主将历朝历代在西南的得失,并总结其经验,说当学诸葛武侯,收蛮部豪杰为獠将,与诸蛮通商,得其金银牛马为军用。

    当然,最重要的旨意还是设立云南都指挥使司以及下属众卫所。

    至于在成立云南布政使司之前的一道旨意,则是让傅友德等大将做好准备,灭段氏,取大理!

    第二件大事则是设立大明海军都督府!

    现有的大明各部水师皆划归海军都督府管辖,隶属于内河水师司。

    此外,将建立北洋、东海、南海三支水师,大营分别设在登州、宁波、广州。

    另在京师设立大明宝船厂,专司研制海船、战舰。

    在朝在野的有识之士,得知这些消息,立马意识到,朱元璋如前元一般,将目光投向了海洋。

    一时之间,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第三件大事则是确定了科举乡试时间,以及较为具体的考试范围。

    乡试时间如历史上一般,定在了八月上旬。

    至于考试范围——去年朝廷虽然公布“儒学占必考三分之二,数学占必考三分之一”这个消息,却并没有说具体考哪些书。

    儒学经典众多,前人著作浩如烟海便不说了;即便是数学著作,当时流传的也不少。

    朝廷若不说明考哪些,考生怎么针对性的学习?

    因此相关消息一公布,便引起了各地读书人的注意及议论。

    儒学跟历史上差不多,以四书五经为主,却又增添了史家、法家的好几本经典著作。

    至于数学,则是将以《九章算术》等几本在明初还算有些名气的数学著作都列了出来。

    知此消息,顿时很多平民出身、天资也一般的读书人哀嚎不已,甚至其中的一些人还对老朱产生了怨言···

    正月十八。

    月升楼。

    这是一座名字典雅,消费却相对实惠的茶楼。

    刘宽此时正在二层一隔间喝茶,听着左右隔间及外面厅中一些读书人谈论乡试考试内容之事。

    只听大厅中一个青年读书人道:“都说当今那位出身穷苦,心向我等平民。当年推广官学,设立禀生善政,便是想让出身贫寒者也能读上书,乃至凭借读书步入仕途。”

    “可如今乡试先增加了数学内容且不说,儒学部分除了四书五经外,竟然还要求通晓好几本史家、法家经典。”

    “书籍难得,潜溪先生(宋濂号)出身名门,都得靠抄书才能读到某些儒学著作,何况我等?”

    “除四书五经外,朝廷公布的其他书籍哪本是贫寒士子能轻易读到的?”

    “好不容易重开科举,却如此规定,岂不是为难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