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警犬和女捕,明初之中南【求追订】 (第3/3页)
十年后,安南国以及蒲甘北部等地,确实被纳入了大明治下,安南更是被设立为交趾布政使司,可惜后来···”
“好圣孙丢了嘛,你不必说了!”
朱元璋打断了刘宽的话,并使了眼色。
刘宽立马意识到,老朱是担心他说出朱瞻基的名字,让朱棢等皇子听了去,猜出后来朱棣夺位的事。
‘看来老朱、朱标是打定主意瞒下朱棣靖难夺位的事啊,如此我以后谈及相关之事时就要小心了。’
‘再放什么电影、视频,最好也不要有相关信息,或者只给老朱、朱标看。’
先前的《绣春刀》虽有不少人看了,但里面只说崇祯帝,并未提朱由检的名字,看的人自然不知崇祯出自朱棣这一脉。
刘宽闭了嘴,可朱棢、朱檀却更好奇了。
心想,好圣孙丢了已经被打下来的安南?
父皇之圣孙不就是雄英吗?
然后两人都目光古怪地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则一脸懵。
暗想:我即位后竟然弄丢了安南吗?我长大后难不成是个昏君?
如此怎对得起皇爷爷和父亲?
念及此处,朱雄英当即用清脆童声坚定地道:“皇爷爷放心,雄英既得老师教诲,这一世绝不会丢了我大明的交趾布政使司!”
朱元璋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就笑起来,摸着朱雄英的头道:“好孩子,你不必怪自己——这一世咱和你爹会早早打下安南,把那里的百姓治理得服服帖帖,让你想丢也丢不了,哈哈哈···”
说到最后,大约朱元璋自己也觉得这话怪有趣的,忍不住畅笑起来。
朱标也是莞尔。
就这样,老朱几人关于电影《湄公河行动》的讨论结束了。
随后,刘宽跟朱蕙兰又在宫里呆了约莫半个时辰,便回府。
他如今也是有家的人,同样要守夜。
···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诗放在洪武十五年的元月特别合适。
年前用圣旨确定的“重开科举”的消息并未因过年迟滞,随着南来北往之人,传向大明的十二承宣布政使司。
于是读书人在春节间拜年、走亲访友时,大多满脸喜色,仿佛已经高中了举人、进士似的。
至于朝廷文告中说数学将占科举内容三分之一,又选考什么自然科学、百工技艺,反倒没有多少读书人介意了。
科举听了十一二年,能再开就不错了。
另一边,大明官场在经历郭桓案淘洗一遭后,六部变九部,顿时多出了许多官缺。
因为朝廷决断需要时间,文书传递也需要时间,不少没牵扯入郭桓案的官员都是在春节衙门开封后,才收到升官的消息。
虽说老朱手底下的官危险大、薪俸低,可只要迈入了官场,就没几个人不想升官的,即便是真正的清官也不例外。
得知将要升迁,这部分官员自是喜不自禁,家人甚至方起了鞭炮庆祝。
正月初八后。
当朝廷所有衙门都开始运转起来,另一个重要消息也跟着传出来。
朝廷将从全国快班衙役选拔优秀者,又招揽江湖中的能人异士,组建“六扇门”,隶属于新成立的警部。
这件事的文告最先出现的地方自是应天府衙及江宁、上元两县县衙的告示栏中。
初九这天早上,对外招募的榜文一张贴,顿时引来许多人围观···
第二更。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