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舟山巨港,大明宝船【求追订】 (第2/3页)
在众皇子之中以聪慧著称,过去一个多月数学学得最好的朱檀瞬间便算出答案,惊呼道:“八万料!那巨舟竟有八万料!”
八万料?!
朱元璋虽早有心理准备,可听到这个数仍觉震撼。
当年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一方战船远比明军的高大,其中最大的楼船更是超过一千料。
当时他便以为那是天下间最大的船了。
可若是将陈友谅那艘千料楼船放在这后世的八万料巨舟旁边,恐怕看着跟玩具差不多吧?
众人回过神后,心中一直对刘宽有些芥蒂的朱棢也忍不住激动地道:“父皇,若是咱大明能造出如此钢铁巨舟,儿臣等去那海外就藩便再无舟毁人亡之忧了!”
朱元璋闻言看向刘宽,问:“你觉得,以咱大明如今的发展情况,多少年能造出视频中那般巨舟?便是只造个壳子也行。”
这事朱元璋看视频时就想过,虽然自觉希望不大,此时听朱棢提起,还是忍不住问一问。
刘宽道:“陛下,舟船越大越难造,尤其是大到一定程度后,制造难度更是会十倍、百倍递增。”
“因此,即便大明今后造船业发展迅速,想要建造出视频中这种钢铁巨轮,怕是也得等到四五百年后了。”
四五百年后?
朱棢听得瞪眼,有些不愿相信。
朱元璋却未有任何怀疑,只是失望地叹了口气。
刘宽担心老朱一家子大航海的心气被打击,便又道:“其实大明历史上在之后的几十年中造船业是领先全球个各国的。”
“以下西洋为例,其中最大的一种海船名为宝船,后世传闻有说一万料的,也有说八千料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五千料。”
“即便后来下西洋结束,大明日常访问周边藩属国的封舟,也有三四千料之巨!”
“大明若是从现在开始大力发展造船业,十年之内,不敢说发展到建造万料海船的程度,但建造五千料海船肯定是没问题的。”
五千料?
朱棢想了下。
觉得虽然比不得视频中的八万料钢铁巨舟,却也差不多是如今大明巡江水师战船的十倍大小了,应是能载不少人。
这让朱棢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朱元璋对刘宽这番“预言”也颇为满意。
随即,他想起视频中宏伟震撼的舟山海港,不禁问:“刘宽,你说若大明训练海军,以舟山为海军大营可好?”
“应该是好的吧?”刘宽不太确定地道,“微臣不通军事,难以结合大明如今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不过,微臣倒是可以说些历史上的相关之事,作为陛下决策的参考。”
朱元璋先点了点头,随即忽然问:“眼下什么时辰了?”
刘宽看了下平板电脑,发现是才下午4点多,便道:“回陛下,申时过半,不到酉时。”
朱元璋又问:“后面你准备方几首乐曲是吧?”
“正是。”
“那咱们便先到偏殿去谈,正殿这边让人开始摆放桌椅、布菜。这样,等咱们聊完回来,正好可以听着乐曲吃年夜饭。”
刘宽觉得老朱想法不错,遂将平板电脑交给朱蕙兰保管。
他则随着老朱去往偏殿。
刘宽原本以为会是一场密谈,谁知老朱大手一挥,将五岁以上的皇子、皇孙都叫了过去。
偏殿没有暖炉,人也少,可怜朱雄英、朱允炆、朱植等年纪还小、气血不壮的孩子一进去,就被寒气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