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5章 欲开科举,大案牍术【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5章 欲开科举,大案牍术【求订阅】 (第2/3页)

写着《关于大桥、铁路的保养维护办法(试行)》,和刘宽以往几分奏章名字一样,朴实无华。

    这很对他的胃口。

    当下翻阅起来。

    不一会儿,他便看完,道:“除锈、刷油漆、桥梁关键处包裹油布,除了这些就没别的了?”

    刘宽道:“微臣与工部同僚们讨论过,目前能做的只有这些。”

    朱元璋道,“每隔三个月例行检查、保养一次,会不会太久?改成一月一次可否更好些?”

    刘宽微微愕然,随即便道:“陛下若不怕靡费物资钱粮,一月一次自然更好。不过,根据微臣等估算,三月一次差不多就足够了。”

    朱元璋道:“差不多那就是还不够——这跨江大桥之重要咱就不必再讲了,为了让它多用一些年头,靡费些物资钱粮不算什么。”

    刘宽没说什么,心里则道:你是皇帝,你说得算。

    朱元璋则又道:“你这奏本中说,保养得当,大桥约莫可再用个三四十年,这哪儿够?”

    “三四十年,怕是咱大明还是不具备建造这种跨江大桥的能力吧?”

    刘宽想了想,道:“建造这种超大型桥梁建筑,不仅需要一些先进材料及建筑工艺,还需要一些大型机械。”

    “前者还好说些,但大型机械这方面,三四十年后造出来的可能性也极小。”

    朱元璋略沉吟了下,随即手指敲着御案道:“看来还是得尽快发展科学、科技——咱计划明年重开科举,并将数学列为必考科目之一。”

    “同时设立以‘自然科学’、‘百工技艺’为内容的选考题,挑选可用于发展科学、科技的专才。你以为如何?”

    刘宽听了倒也不算太惊讶。

    如今他比在后世时更加了解老朱,知道老朱一旦认准了某事,便会雷厉风行,乃至对朝堂制度的改革都称得上大刀阔斧。

    当然,老朱绝非一味莽,而是粗中有细,甚至计较深远。

    想到这里,刘宽便拱手道:“陛下圣明,数学用途广泛,后世更是以之为治国要术,理应列为科举必考科目。”

    “至于自然科学、百工技艺,如今读书人中涉及这类知识的怕是很少,也只能列为选考题,挑选专才了。”

    朱元璋听了却颇感兴趣地问:“数学如何会成为后世的治国要术?”

    听老朱询问,刘宽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但这两样很难跟老朱解释清楚,且解释的意义不大。

    想了想,他道:“陛下,其实历朝历代都将数学当做了一种重要的治国工具,只不过没有明确并重视起来而已。”

    “比如将帅打仗需了解兵马钱粮之数,且需知道多少兵马在某种情况下会消耗多少钱粮。”

    “又比如说税收——多少人口、多少土地一年能有多少产出,朝廷应收取多少税赋合适。”

    “再如建造宫殿、修筑河堤、赈济灾民、制定与发放俸禄,等等方面,皆依赖数学。”

    “正因为数学在这些事情中的应用太过常见,且目前涉及的问题又相对浅显,才被历朝历代所忽视。”

    “微臣听闻,历代治国多是外儒内法,依臣之见,却应该是儒法数并列才对。”

    朱元璋听了先是若有所思,随即一笑道,“你倒是将这数学之道捧得极高。”

    刘宽见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