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明国旗,越想越气【求订阅】 (第2/3页)
宽道,“既是民间自制的,形式自然颇多,以红日旗及日月旗为主。”
“后世人在看到这些史料后,便有部分人默认那就是大明国旗,并以之为参考设计了一面大明国旗。”
朱元璋笑道,“你可否将那后世的大明国旗画出来?若合咱的心意,倒是省得咱再劳心去想了。”
“微臣能画。”
朱元璋当即让李贵给刘宽拿去纸笔以及其所要求的颜料,甚至贴心的让人搬来桌椅。
刘宽提笔,脑海中便浮现了两面后世流传最广的大明国旗。
第一面是由网友们绘制而成的蓝底日月红辉旗。
其以蓝色为底,中间是黄日白月合成的圆形,再往外则是十二角红芒。
第二面则是《大明风华》热播后,流传起来的一面“国旗”。
其以附带隐约云纹的红色为底,中间是金龙盘绕着一轮白日,最中间则写着大大的黑色“明”字。
后面这个旗帜相当美观,也符合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大明国旗,但刘宽却直接否了。
一则,图形中仿佛包含了“日”的元素,却没有对应“月”的元素。
二则,大明国号是“大明”,而非“明”。
清朝修史故意弱化前朝气势,这才在诸多史料中称之为“明国”。明代正式史料中,国号都是“大明”。
所以直接取用第二面“国旗”,会很不妥。
但第一面旗既不符合他的审美,蓝底又让他觉得很陌生——他怎么想,都觉得满地红亲切。
第二面旗上的金色团龙他很想要,反倒是觉得第一面旗上红色十二角芒虽寓意丰富,却不够美观。
想到这里,刘宽脑海中终于有了大明国旗的具体模样,于是下笔画起来。
没多大会儿画完,由李贵呈交到御案上。
朱元璋一看就露出笑容,因为刘宽画得实在简陋了些。
不过却能让他想象出制作好的大明国旗样子——红底之上,青色团龙包裹着黄日白月合成的圆。
似乎还不错。
他随即笑问:“这国旗为何选择红底呀?”
刘宽早有准备,道:“一则微臣听闻大明五德五行在火,正对应着红色。”
“二则,红色也可以让后辈铭记,大明江山是陛下和无数将士用鲜血换回来的,当以鲜血守护之。”
朱元璋听得点头,想起那些为大明牺牲的将士们,变得神色肃然。
随即又问:“那这团龙为何选用青色而非金色?”
刘宽道:“一则是用于区分红底和里面的黄日白月。二则,青色既可以代表天空,又可以代表陆地、海洋。”
“它与红底及里面的日月一起,则寓意:大明由无数英烈用鲜血建立,有真龙护佑,屹立于天地之间,江山永固,国祚不绝!”
听完,朱元璋很是高兴,朗声道:“好,好!大明江山永固,国祚不绝——这国旗寓意很是合咱的心意,就这么定了!”
“李贵,拿此图去找个画师按刘宽所述规规矩矩地画好,再去找有司制作一面出来,咱先看看。”
“遵旨!”
瞧着李贵离开,刘宽道:“陛下,那在奉天殿前设立旗杆之事?”
朱元璋好笑道,“咱都认可你设计的国旗了,还会不同意立旗杆?不立旗杆国旗挂何处?你且回去写一奏本呈上来,咱准了便是。”
刘宽亦笑道,“微臣遵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