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孟子民本,鸱吻避雷【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1章 孟子民本,鸱吻避雷【求订阅】 (第2/3页)

龄较小的皇子衣服穿得有点乱——这多半还是宫人在旁耐心指导的结果,否则有的皇子说不定都出不了门。

    “那为何李景隆他们四个也都换上了粗布衣裳?”

    朱雄英道:“他们是昨日下午换的。多半是家中长辈吩咐的吧。”

    刘宽听了一笑,又问:“那你觉得陛下这番安排好不好?你乐意吗?”

    朱雄英小脸满是认真地道:“学生起初也是不解——每日做哪些事得花多少时间?岂不是耽误了学习的功夫?于是便请教父亲。”

    “父亲将《孟子》一书拿了出来,翻到《告子下》中的一段,让学生诵读。读完,学生便明白,皇爷爷这么安排都是为了我们好。”

    刘宽对孟子了解还真不多,不由好奇地问:“是哪一段?”

    朱雄英当即就略微摇头晃脑地诵读起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朱雄英的诵读声在殿内回荡,很是清脆,

    原本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注意着这边,其他人则或真或假地看书,此时却都看了过来。

    刘宽听着这段曾背诵过的《孟子》内容,也颇为感慨。

    儒学能成为中华显学一千多年,绝不都是糟粕,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儒学经典,大多都是先贤的人生智慧结晶。

    譬如《孟子》,其中许多内容在后世看来也是至理名言。

    如“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又如“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桀纣矣,未闻弑君也”,等等。

    后世寻常人谈及孟子,只知孟子在孔子的“仁”之思想上延伸出了“义”,如著名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却不知,《孟子》其实蕴含着浓重的民本思想,与后世的“以人为本”等先进思想可谓不谋而合。

    然而老朱却在十余年前,读到《孟子》时,便命令刘三吾等儒臣将这些有悖于“忠君”思想的“民本”主意篇章都给删除了。

    甚至因恼怒《孟子》民本思想太重,一度将孟子移出孔庙。

    虽说老朱作为封建帝王,屁股决定脑袋,是出于维护朱家江山稳定才做的这事。

    却也表明,其见识、胸襟乃至格局都相对有限,至少远不如唐太宗。

    想到这里,刘宽不禁暗自唏嘘。

    也不知他和铁路、跨江大桥的到来,能否令老朱这方面思想也有所改变···

    轻叹一声,刘宽走到讲桌后,准备开始今日的自然课。

    却见殿门口出现一人,虽背着光,可刘宽还是眼认了出来,忙迎上前躬身作揖,“微臣拜见皇后娘娘!”

    殿内学生们也纷纷起身,躬身行礼,“参见母后(皇奶奶/皇后娘娘)!”

    马皇后微笑着抬手,“平身。”

    随后对刘宽道,“宽儿,我是来听课的——你不必在意,只当我是一名学生就好。”

    “微臣不敢。”

    礼貌地回了句,刘宽便将马皇后请到后面去坐着。

    走了上课仪式后,刘宽便道:“学习委员,将同学们的自然课作业收上来。”

    李景隆愣了下,才意识到学习委员是他,随即乐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