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皇子回炉,府内授课【求追订】 (第2/3页)
,却也给了八个字的建议。”
马皇后好奇道:“哪八个字?”
“因材施教,松紧得当。”朱元璋说着顿了顿,又道:“哦,还提了句,莫要期望太高。”
马皇后听了一笑,“宽儿就是聪明,话说到了点子上。因材施教且先不讲,劝你松紧适当就是对的——我就一直觉得你对孩子们太过严厉了些。”
朱元璋想到朱檀的性情反转,道:“对孩子们太过严厉之事,咱确实该反思。”
“但咱还想着,如老八、老十这般心志不坚,老二、老三那般不知体会下民疾苦,终究是因为生于富贵,没吃什么苦。”
其实朱元璋一直有让皇子们了解民间疾苦。
比如说让皇子们回乡祭祖,观览沿途民情。
有几年春上,还让皇子们跟他一起在皇城里种地。
待皇子们长到十六岁,还会让他们到凤阳参与新兵训练。
且不许皇子们坐轿,若在城内,只能步行或骑马,只有出远门才能坐马车。
他原本以为,这番安排,已经足以让孩子们了解民间疾苦。
可看着近几年内几个成年孩子的表现,再了解到老八、老十的事,他便觉得,之前让孩子们吃的那点“苦”远远不够!
他或许对孩子们约束得太过严厉,却也太过心软、疼爱,没舍得让他们真的去吃苦。
思考到这里,朱元璋一叹道:“咱在孩子们的事儿上犯了大错啊——太过心软,舍不得让他们像咱小时候那样吃尽苦楚。”
“本以为是对他们好,却不想最终却害了他们!”
马皇后听此,不禁拍着朱元璋的手掌道:“哪个父母不疼爱孩子,想给他们最好的?这并非什么过错。”
朱元璋深吸了口气,皱纹已颇为深刻的脸上浮现当年决定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时的坚决之色,道:“好在咱察觉此事不晚,除了老二、老三,其他孩子都还有教好的机会。”
马皇后一听不乐意了,“瞧你说的,老二老三性子是差了些,却也才二十几岁,怎么就没纠正的机会了?”
朱元璋一笑,“咱若要纠正他们,可得让他们吃大苦头,你这当娘的舍得?”
马皇后稍稍犹豫,也露出一副坚定都是神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何况他们还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将来不论是在大明内就藩,还是去海外,都要管着许多百姓。”
“他们成不成器,已不是咱一家之事,而是关乎天下万民苦乐之事。”
“咱们若不知以往教育之过也就罢了,如今既知晓错误,便是再心疼,也要舍得!”
朱元璋伸出粗糙的大手,握住了马皇后已皮肤松弛的手,笑道:“咱就知道妹子是这天下间最通情达理的,哈哈。”
“明日咱就派人去传旨,把老二、老三召回京师,让他们跟宫里的孩子一起上课,一起吃苦!”
···
下午。
刘宽下职回到府中,与朱蕙兰一起吃了顿美美的晚餐。
考虑到今日比较清闲,没什么疲惫感,刘宽便对一旁侍候的夏荷道:“去将刘来福他们几个叫到二院厅堂,今晚给你们上课。”
夏荷一直等着这事呢,闻言满面欢喜,应了声“是”,便匆匆往前院去了。
刘宽又让秋月去通知苏采薇和另外两个女婢。
不多时,几日前刘宽点名听课的人便聚集到二院厅堂。算上朱蕙兰,共十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