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出版环境,自然科学【第四更】 (第2/3页)
给太子查看,以免有不该出现的内容。你可明白?”
不就是审核嘛。
刘宽心中嘀咕了声,忙应道,“微臣明白。”
自刘宽有了创办刊物的打算,就借着工作之便,向苏铨等人打听了大明的相关政策。
这才知道,如今大明竟然没有书籍审核、监察政策,也没下过哪些书籍不能刊印的圣旨,出版环境极其宽松。
说到底朱元璋才建立大明十几年,大明还很年轻,他尚在积累做皇帝的经验,并不知某些文字、书籍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
虽然过去一些朝代出现过类似万历朝“妖书案”的事例,但到底少见。
且笔墨纸砚、书籍是在宋朝才开始变得相对便宜些,识字人数也是在宋朝开始相对多点。
故而在过去的这些个朝代,纵有“妖书”,也难以造成多大、多恶劣的影响。
当这类事夹杂在浩瀚史事中,就更不怎么起眼了。
老朱纵起事以来读了不少书,却也没注意到此事。
但到了明朝,笔墨纸砚、书籍真正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走入千家万户。
又由于从老朱开始,大明便兴办官学、大力推广教育,待到大明中晚期,市井小民大多识字,甚至能看话本、。
便是乡间农民,也有不少识得几个字,会写姓名。
这于民族、国家来讲当然是好事,却也诞生了酿造“妖书案”这类事情的土壤。
刘宽虽知道此事,却并不准备说——他要宣传科学,巴不得有一个宽松的书籍刊印、传播环境呢,又怎会作茧自缚?
再说了,如今是明初,老朱兴办官学也不过十二三年,天下间识字的成年人还没多少。
他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刊物发行后,能有多少读者,又能获得多少拥趸···
刘宽正想着历史上的“妖书案”,以及自家刊物的事呢,便听朱元璋道:“你说宣扬科学,咱倒是想起一件事。”
“咱虽早已下令让礼部征召数算人才,整理、编纂数算相关的书籍,又让地方官学增设数算科目。”
“然而当今天下,能胜任数算教师者终究太少,地方官学多以儒学教师兼任就罢了,咱家大本堂总不能也让儒生教数算吧?”
“后世既然重视数算,你小子又是那什么大学毕业生,数算之道肯定不差。不如便由你兼任大本堂数算教师,如何?”
‘不如何。’刘宽心想。
然而不等他开口推辞,便听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