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9章 这将是一个可复制的现实范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9章 这将是一个可复制的现实范本 (第2/3页)

  “陈哥,要是咱们能选上这个啥技工教育联动,是不是每个月还能多出100块钱伙食费?”

    陈露阳无奈的看了一眼孙红军。

    这兄弟自打上次拿到力学系课题能补助伙食费之后,整个人就魔怔了。

    干啥都惦记那每月的一百块钱。

    “要钱是别想了。”陈露阳一盆冷水泼给孙红军。

    “但是省钱就相当于赚钱了!”

    陈露阳“嘿嘿”一乐!

    这事儿可不就是省钱么!

    技校属于地方教育系统单位,修理厂属于国营企事业单位,八竿子打不着的俩部门。

    但只要这个“产教融合”项目能顺利批下来,那就是‘项目合作’。

    到时候修理厂这边负责出图纸、定标准、提要求,

    技校那边出学生、出设备、出老师。

    虽然修理厂不给学生发工资,也不用按天付技校的“场租”,

    但对技校来说,这可是教学实训,是“以真题练兵”,是属于教学成果的一部分。

    像这种能让学生摸到真家伙、干到市级备案挂号的项目,学校巴不得多来几个!

    对修理厂而言,不花人工、不搭设备。

    只要出材料和技术指导,就能换来一批能用的零件,简直划算到不行!

    妥妥的双赢。

    当然,话说回来……

    “材料还得咱出。”陈露阳叹了一口气。

    “所以,该抠的地方咱还得抠,该花的钱,一分也别省。”

    顿了顿,

    陈露阳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

    可一定要选上修理厂啊……

    求求了。

    嘤!

    ……

    市经委大院。

    周一刚上班,杜科长拿着调研报告,敲开了梁仲维办公室的门。

    “梁主任,修理厂那边的调研报告已经整理好了,今天给您做个汇报。”

    “好。”梁仲维放下手里的报纸,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说说,具体情况怎么样?”

    杜科长落座,把一份《调研纪要》递了过去。

    “这次调研,我们主要围绕修理厂和北大合作的‘通用零部件试点项目’展开。”

    “从现场情况来看,这个修理厂虽然规模小,但落地能力不容小觑。”

    “他们前期已经完成了三种通用件的试制,包括火花塞、喷嘴管和橡胶垫片,配套的图纸和工艺记录都比较完善。”

    “我们当场查验了图纸和样件的匹配度,基本可以排除那种‘样品先做、图纸事后补’的情况。”

    “而且这个项目已经在北大完成备案,学校方面也给予了支持。”

    “从方向上说,项目非常符合‘产教融合’的精神,特别是在‘将真实工业环节嵌入教学流程’这一点上,挺有代表性。”

    梁仲维一边听,一边翻着报告:“你觉得这个项目能不能纳入试点?”

    杜科长想了想,语气谨慎起来:“我觉得……可以考虑,但方向上得拿捏清楚。”

    “怎么讲?”梁仲维问。

    杜科长略一顿,解释道:

    “这家厂子跟我们过去认定的‘产教实训基地’不太一样。”

    “它场地有限、设备也不算多,人手更是紧张。”

    “不像传统技校实训车间那样设有实训工位,有整套‘带徒’的条件,也没法一次性接纳一堆学生实操。”

    “但它的长处不在‘练手’,而在‘出题’。”

    “他们图纸设计能力非常扎实、技术反馈机制完善,整套生产环节和工业标准都贴着实打实的一线跑。”

    “在我看来,它不是个适合学生练手操作的地方,倒更像是一个能给学校提供教学内容和实践任务源头的端口。”

    “所以我建议,走‘两地协作’的挂点模式。”

    梁仲维抬头:“讲讲具体思路。”

    杜科长开口道:“修理厂这边专门负责出图纸、制定工艺方案,并提供后续技术反馈。”

    “技校那边,则负责组织学生在校内按图纸加工试制。加工结果再送回修理厂校验,由技术人员给出调整建议。”

    “这样一个出题,一个答题。”

    “一个提要求,一个练技术。”

    “两个单位,两种职能。各自干各自擅长的事,中间再建立定期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