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差分机 (第3/3页)
起如何处理昨晚的事。
第二天早上,当格里姆兰的居民一觉醒来,看到宛若废墟的白舍大街,顿时陷入恐慌。
发生了什么,斯蒂兰议会高层火拼,还是有人发起了武力政变?
有些起得更早的,看到了花园广场上还没放下来的保守党牌晴天娃娃,脑补的阴谋论就更多了。
好在吴常等人有准备,连夜更改《希尔斯报》,在头版头条上描述了昨晚发生的袭击。
蒸汽议会这种存在,当然不能暴露在民众面前。
一是牵扯太广,二是蒸汽议会没有知名度,人们也不信。
经过众人的讨论,他们选择将昨晚的袭击,全部推到宁静教会身上。
称这是一场来自宁静教会的袭击,为报复斯蒂兰长期以来对宁静教会的打压,宁静教会的信徒们在昨晚对格拉德代理首相,以及加斯科大法官发动了刺杀。
尽管宁静教会得手,但在事发之后第一时间,秘密安全部联合警察厅英勇作战,将参与刺杀的宁静教会信徒全数抓捕,具体情况正在审讯中。
这则报道看上去十分离谱,但大多数格里姆兰的民众们都信了。
斯蒂兰从建国之初,就一直与宁静教会发生冲突,是人尽皆知的大反派,在斯蒂兰民间具有极高知名度。
许多难以破获的无头凶案,都能以宁静教会信徒布置血祭仪式来作为借口。
有不少
民众的普遍认知中,宁静教派就是坏得流脓,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什么坏事也都有能力干出来。
小部分民众对此保持怀疑,但他们由于没有证据,也只能发表些不疼不痒的阴谋论。
背锅位好找,但事后风波的平息,却需要很长时间。
首先要处理的问题,便是来自保守党和自由党的质问。
在这次袭击中,保守党和自由党的领袖都死于非命,格拉德代理首相还好说,毕竟是被处刑者闯入警局,在许多人面前击杀的。
有足够的目击者能够证明,格拉德的死是一场意外。
保守党那边就有些不好交代,大法官一行被整整齐齐挂在了路灯上,这种杀人方式,报复意味太强,很难和白舍大街遇袭的画风结合在一起。
但对于保守党的质问,没有人在乎。
自由党的崛起,本就让保守党日渐边缘化,谷物法遭到废除,工业监管权争取失败,眼下大法官也死亡,让保守党彻底成了没牙的老虎。
要不了多久,保守党就会被彻底架空,成为斯蒂兰政坛的吉祥物。
没有人会在乎一个吉祥物有什么不满。
权力是守恒的,有人失去,就会有人获得。
白舍大街遇袭之后,有两个人逐渐走到台前,其中一人便是兰迪。
首相热门候选者的接连退场,让兰迪成为了下任首相的大热门,再加上兰迪最近的活跃,让人们很快关注到这名低调的内政大臣。
尤其在确定兰迪身上没有明显的党派标签,认为他不会偏袒某一边,更像是一个维护平衡的角色后,各方对他的上任都表示支持。
现在大家都陷入虚弱,需要时间进行调整。
如果说兰迪受到的是政客们的认可,那另外一人,奥利维亚女王,则受到了民众们的认可。
说是认可,不如说是最后选项。
格拉德遇刺之后,奥利维亚不再顾忌自由党,让康纳将当初的松树煤矿爆炸案内幕揭露了出来。
配合着之前的案件,自由党、保守党、工业实业家协会全部暴雷。
工人和底层民众们一圈看下来,发现不管是政客还是工厂主,全都不值得信赖。
他们环顾一圈,最后将视线放在大力提倡科学,近些年逐渐走向台前的奥利维亚女王身上。
或许只有女王陛下,才能真正支持他们,才能真正带领斯蒂兰走向伟大。
作为最后的选项,奥利维亚在民间获得巨大的支持。
上下议会察觉到不对,担心奥利维亚重新恢复王室的权力,但碍于群龙无首,难以组织起有效行动,只能寄希望于足够有声望的政客能做出行动。
但内阁中有资历的大臣,或多或少都参与到“宁静教会袭击案”之中。
内阁三大臣中仅剩的两人,内政大臣兰迪对于奥利维亚持赞同态度,外交大臣埃文斯,被发现和蒸汽议会有联系,正处于秘法骑士团的软禁中,无法发声。
大法官死于袭击,拥有军权的海军大臣,疑似与宁静教会往来密切,此刻正忙着切割,哪敢发声。
就这样,奥利维亚顺利收下民众们的支持。
趁着这股东风,奥利维亚向人们宣布,将在月底到来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彰显斯蒂兰的国力,让各国看到,世界的未来在什么方向。
她还会在万国工业博览会现场,正式对外公布超凡蒸汽机的存在,并将它们投入到各行各业使用,大幅度降低人们的工作时间,不再让人们为工作而感到痛苦。
一时之间,女王等于进步,奥利维亚将复兴王室的荣光之词随处可见。
人们的支持化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盘绕在格里姆兰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