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0章 萧寻的忠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0章 萧寻的忠告 (第2/3页)

,周瑜觉得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他都能拼一把,不可能看不到一点希望;

    但是现在,他是真的绝望了。

    这场战斗,根本就不可能胜利。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继续让士兵送死?

    为什么不早点撤退,或许还能保留一些力量。

    至于孙权那边……

    还是不要想怎么跟孙权交代了,或许他自己都逃不回去了。

    他可没忘记,在他们后方,还有一个夏侯渊。

    虽然夏侯渊带领的轻骑兵数量不会太多,最多就是数千,但是对于溃败的军队来说,数千轻骑兵,也是极其致命的!

    在短时间内,诸葛亮和周瑜都明确了要撤退的想法,就算刘备还想顽抗,也已经没用了。

    更何况赵云已经来到刘备身边,不顾刘备如何挣扎,亲自护着刘备开始后退。

    关羽张飞等将领看到大势已去,诸葛亮也发出了撤退的信号,也就不再犹豫,果断开始撤退。

    这场全面进攻,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就结束了,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萧寻来到城墙上的时候,城墙附近除了那些被丢弃的云梯,已经看不到刘备和周瑜的士兵了。

    往远处看一下,萧寻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刘备和周瑜的部队,并不是完全溃败,还有一部分军队保持了阵型。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精锐老兵,在战场上见惯了生死,不会轻易崩溃,撤退的时候也很果断,依旧保存了大部分实力,此时距离襄城千米之外,动作不可以说不快;

    而那些完全溃败的军队,基本就上都是新兵了。

    这些新兵没有指挥、没有章法,就算是逃跑,也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撞,跑了半天,还在襄城千米之内,在无形之中发挥了断后的作用。

    当然,也可能不是这些新兵不会逃跑,而是某些人有意为之。

    相比较起来,萧寻更倾向于后者。

    至于这个情况出自谁的手笔,萧寻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客观一点来说,留下一群溃败的新兵断后,才是最符合刘备和周瑜利益的。

    总不能让他们把精锐老兵留下来断后,带着一群不够忠心的新兵回去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