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九章 初临(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九章 初临(中) (第3/3页)

子呢。”

    他的话惹得众人都笑了,钱师爷捋着胡须笑的直打抖。

    章延闿扯着嘴笑了笑,摆着手道:“你若是办的好。回头让我夫人给你提亲去。”

    董维运忙笑着应下:“大人,这可是您说的,您就瞧好吧!”

    章延闿点了头同钱师爷又商量起其他的事情来:“旁的都好说。流民的事情到是要办好。”郧县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流民,若是流民问题不解决好。所有的一切都是白费,甚至他们都可能在这丧命。

    “大人有什么想法么?”

    章延闿摇着头。他现在也是一筹莫展,一点对策也没有:“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世芸在边上听着,随口问道:“这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流民,都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朝廷连剿了两次都没用?”她知道这里有很多流民,可是为什么朝廷剿过两次后还会聚集这么多的流民。

    钱师爷翻了自己手边的一本县志,翻出了那里面的县志图。指着那图示意着世芸:“县太太您看。这是我们郧县,属于湖广布政司,这是陕西的西安府,这西边是兴安府,这西南边是四川布政司的夔州府。我们这北有秦岭,南又大巴山,东又熊儿山,这中间有荆山,太岳(注:明代武当山称太岳)。地跨三省,谷阻山深﹐人烟稀少,填涂肥沃﹐且可逃避赋役。看这里有铁矿,煤矿。流民多在这一带采铁开矿。朝廷却秉‘空其地,禁流民’之策。即使这样,流民也会不停的而来。”

    世芸点着头,原来却是这样:“那为什么朝廷不留下这些流民呢?”而是采取强令驱赶和封山的政策呢?

    章延闿道:“朝廷认为这些流民聚众闹事。你也看到了,老来子那些人当知道咱们是来县衙,还要打劫,若不是今日有董维运在,朝廷怕是又要接到县官被杀的邸报。”

    钱师爷接着道:“这些流民之说以举事,不过是舍不得他们辛辛苦苦运作的田地,为了口吃的。朝廷要赶他们,他们要活下去,只有冒然起事。”

    这是个恶性循环,也是镇压,就要有人造反,朝廷就要越花功夫治理,却往往都是无疾而终。

    “那就撤除禁令,允许流民在此居住,开荒种地。”

    钱师爷同章延闿不由一笑,若是这样朝廷早就做了,为什么,就是朝廷不愿意。

    “流民是了田地才这样,若是能让他们晓得这些田地是他们自己的,那么他们还会造反么?一味的打压总不是事啊!”

    听到这,章延闿同钱师爷渐渐的收起了笑容。是啊,武力镇压不行,就要采取怀柔安抚的政策。武力,他如今手中无兵无将一个县之力哪里能做。对怀柔安抚,与民修养!

    章延闿立即拍板,拱手对钱师爷道:“还请您操笔,我要上书布政使大人。”

    钱师爷连着点头,又问道:“可这些流民日后要怎么处理?这田毕竟还是有原主的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ps:*

    郧县,至元十四年(1277年),郧乡县改郧县,属均州。明太祖洪武一年(1368年)复置上津县。明代成化十二年(1476年)升府,属湖广布政使司。

    至于当时的正赋是否为十四两有待考证。只晓得那荆襄山区的腹地,曾经有过两次流民举事。荆襄山区是明代五大流民聚集地之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