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六百七十九章 午膳 (第1/3页)
沐恩身子一颤,立刻移回了目光。
“咨尔锦衣卫指挥使萧平!”沐恩的声音带上了一丝谨慎的意味,“执掌缇骑,宿卫宫禁,侦缉不法,夙夜勤劳。新朝肇始,万象更新,当体天心仁恕,以光明正大治国。特晋为都督佥事,仍领锦衣卫事。然,侦缉刑狱,国之重器,当循律法,归于有司。即日起,凡涉及朝臣、士绅、百姓之侦讯、缉捕、刑狱事,非持刑部驾帖、都察院宪票,锦衣卫不得擅自干预!原有专司侦缉之千户所、百户所,除保留必要宿卫、仪仗及京城治安之职司,余者尽行裁撤,人员由兵部、刑部酌情安置录用。锦衣卫当恪守本职,拱卫宫禁,协理京城治安,不得逾矩。望尔善体朕意,整肃部属,以彰新朝气象。钦此!”
大殿里一片死寂。
说句实话,对于锦衣卫,大部分朝臣的观感都是很复杂的。
作为延绵了整整昭安、定远两朝的特务衙门,锦衣卫在大魏江山风雨飘摇的时期,确实是稳定了内部的人心,让吏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清明,但与之相对的,锦衣卫就像一团厚重的乌云,始终笼罩在大魏朝堂的上空,用株连、攀咬来让案情不断扩大是锦衣卫最常用的手段,抓了审,审完照着口供抓,这种极端高压的办案手段几乎让朝堂百官都闻风色变,于是乎就此衍生出个说法:在魏辽国战的那几年里,大魏的官最好的下场,便是告老还乡,或者被弹劾罢官--一旦某天清晨出现在门前的是锦衣卫,那么就恭喜了,基本上从此以后就不用担心前途和家人的安置问题。
因为大概率一家都得死绝。
当然,就算是如此高压,这两朝的官员伸手贪的也仍不在少数,这只能说明大部分做官的人为了捞银子那真是连命都可以豁出去,但随便代入一下,锦衣卫每次但凡有动作,朝堂上都会乱作一团,昭安二年江南私盐案,定远元年北境秋粮案...再到靖王两次回京,两次都握着锦衣卫这把刀让朝堂半空,就算是作为站在一旁没被波及的官员,看见那阵势也得吓个半死。
所以很多人都在想,当顾怀接受禅让登基,在某种意义上“得国不正”,那么锦衣卫这把刀,是不是会掀起又一阵延绵整个顾怀坐在那把龙椅上年头的腥风血雨?
这几乎是必然--因为只要不是真正一刀一枪打下来整个天下,那么大搞特务政治强行安稳--或者说镇压人心就是唯一的选择。
但这道旨意一出,却彻底推翻了他们的想法。
锦衣卫!这柄悬在百官头顶数十年的利剑,这令人闻之色变的特务爪牙,在新朝伊始,竟被新帝亲手削权!而且是大幅削权!将最令人恐惧、最易滋生冤狱的“风闻言事”、“罗织构陷”之权,直接套上了刑部和都察院的枷锁,这意味着,锦衣卫不再是悬在每个人头顶、随时可能落下的利剑,它的爪牙被严格限制在了宫禁安全和京城治安的范围内,虽然“拱卫宫禁”的职责依旧重要,暗中的耳目未必全消,但特务政治的色彩被大大冲淡了,笼罩朝堂数十年的阴云,仿佛被这道圣旨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透进了名为律法和程序的光明!
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清流和曾担惊受怕的官员,激动得几乎要热泪盈眶,新帝登基伊始,竟能如此果决地自断一臂--至少是明面上,这份气魄和追求“光明正大”的姿态,无疑极大地安抚了人心,也为新朝吏治开了一个好头,低低的议论声迅速在殿内蔓延,一股难以抑制的轻松与振奋之情,如同暗流般在百官中涌动、传递。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彷佛一直站在阴影里的身影,彷佛是想看看,这个曾经让大魏无数人不敢直呼其名,甚至名声差到可止小儿夜啼的秘谍头子,此刻会是什么表情。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他很平静,平静到似乎早已接受这样的命运。
“臣萧平,领旨谢恩!必当恪守圣训,整肃部属,不负陛下重托!”
又一件大事议定,沐恩展开了又一份旨意,声音恢复了平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序,统御万方。册封李氏女明珠,温良敦厚,淑德含章,侍奉朕躬,克娴内则。特册封为贤妃,赐居景仁宫。”
“崔氏女茗,世家闺范,敏慧知礼,兰心蕙质,襄理宫闱,勤勉柔顺。特册封为淑妃,赐居承乾宫。”
“民女莫莫,秉性纯良,温婉贞静,深得朕心。特旨册封为贵妃,赐居永寿宫。钦此!”
后宫册封,情理之中,但旨意未免太过简洁,要知道在龙椅上这位还是靖王的时候,可是未曾成婚的,连王妃都没一个,怎么突然冒出来三个入后宫的女子?尤其对莫莫的身份只以“民女”带过,却册封“贵妃”且位居贤、淑二妃之上,赐居象征尊贵的永寿宫,其中深意,足够心思灵透的官员咀嚼良久。
可这毕竟是皇帝家事,册封的又是妃子,实在犯不着多管,百官也没出声,眼看这事就要过去,然而,就在这旨意余音将散,殿内气氛因削厂卫、封后宫而显得颇为和谐之际--
“陛下!臣有本奏!”一个清亮甚至带着几分亢奋的声音陡然响起!
一个身着青袍、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年轻御史,猛地从文官队列中冲了出来,动作幅度之大,几乎带倒了旁边同僚,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声音微微发颤:
“臣!监察御史张瓒!冒死直谏!恭贺陛下登基,册封后宫,此乃家国之喜!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亦不可久虚中宫之位!中宫皇后,母仪天下,统摄六宫,乃人伦之始,万化之源!今陛下已册贵妃、贤妃、淑妃,皆为贤德,然中宫之位空悬,恐非社稷之福,易启内外之疑!臣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以万民福祉为念,早定中宫,择贤德之女,正位坤宁!如此,则阴阳和顺,乾坤定矣!陛下明鉴!”
登基第一天,第一次朝会,便请立皇后!
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个名叫张瓒的年轻御史身上,有惊愕,有鄙夷,有看戏的玩味,也有少数人眼中闪过的“这厮倒是会挑时候搏名声”的了然。
顾怀撑着下颌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他微微眯起眼,看着丹陛下那个跪得笔直、头颅高昂,仿佛随时准备为“直谏”赴死的年轻御史,一股极其熟悉的、源自骨髓深处的烦躁感,瞬间缠绕上心头。
来了!他心中冷笑。
听到册封贵妃的旨意,便意识到这是在新朝第一天的大好表现机会,就像当初赵轩登基之后,由于后宫一直没进人,便成天有人上奏劝他娶老婆--顾怀也是在朝会见过这一幕的,当时还当乐子看,没想到有一天这破事也落到了自己身上。
赵轩啊赵轩,我总算切身体会到你当初被这些苍蝇嗡嗡围着管“家事”是什么滋味了!
立后?登基第一天,龙椅还没坐热乎,封妃的旨意墨迹未干,这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愣头青,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要替自己“定乾坤”、“和阴阳”了?
这帮御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治国安邦不见其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