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六百三十一章 烈焰焚阙(十五) (第1/3页)
七千兵力,还基本都是骑兵,第一次下马攻城的结果很符合所有人的预料,没有任何意外地被打退了。
但守城方的虚实也由此暴露了出来--在魏军进军速度太快,各地援军还没赶到的情况下,又拨出怯薛军参与大定府的大战,如今的上京城内,能动用的兵力估计不到两万之数,这可能是这座帝都百年来最为虚弱的时刻,但没有人能说在这个节骨眼还要往前线输送兵力的决定是错误的。
还是那句话,只要能与金国议和,守住大定府,大把的时间可以聚起数倍的军队,相反大定府要是被破,那么上京就是板上钉钉的被围结局,该怎么选一目了然--只是做出往前线输送上京兵力的人们可能没想到,大定府居然会破得那般快,而金军也在骗得粮草之后悍然翻脸,不管不顾地继续前进,而各地尤其是草原的驰援兵力却被死死挡在了中京道过不来,上京只剩下堪称糟糕的兵力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围困。
输得一败涂地,简直。
当然,要在这个魏军虎视眈眈的时间点去复盘整个北伐战役,未免也太早了一点,当魏军饮马沐水,匆匆打造攻城器械的第一次进攻被击退后,其实城里的大部分辽人都生出了些触底反弹的信心来--尤其是当他们看到那面立在城墙上的帝旗,意识到大辽的皇帝陛下并没有抛下这座帝都和子民从北门逃亡,在极致的人心惶惶中,稀少但是难能可贵的勇气也滋生出来,变成了上城墙协助守城的青壮、在街道上巡逻维持秩序的衙役、以及部分跟随辽帝走上城墙的文官。
然而明眼人都明白,要守住上京已经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所谓大势其实是很难对抗的一种东西,从魏国喊出北伐口号的那一刻,就在不断地积攒这种大势,隔断中京道、收复西京道更是为这种大势加了要命的两笔,于是当魏军兵出榆关,越过老哈河防线,长驱直入辽境时,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其实大部分辽人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都是恐惧而不是愤怒--尤其是在意识到援兵很难短时间内抵达,而城外的魏军甚至以及有可能到来的金军都有足够强的战力以及足够坚定的意志来攻陷这座帝都时,这种没有生路没有胜机的绝望感能让清醒的人几乎窒息过去。
为什么当初魏国京城里那句“南迁者该杀”那么珍贵?就是因为有人站了出来止住了这种人心的滑坡,然后用行动让所有人看到了赢的希望,而现在的辽国没有,辽帝或许想做这个人,所以他走上了城墙,但很可惜他是皇帝,离人们太远的皇帝。
站在云端的人,是没办法带领人民的。
所以透过如今上京戒备森严的表象,顾怀看到的,是一个大厦将倾,人心惶惶的帝都,士卒们麻木地奉行着军令,青壮们还存在最后一丝对援军的希冀,上层人物估计跑了不少--但也会有一大部分随着辽帝留在京城,只是在他们喊着忠君为国口号下的心理活动究竟是什么?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魏军出榆关几乎横穿了半个中京道以及整个上京道,已经快要打到草原,有李易坐镇中京,草原的兵力过不来,各地的支援兵力有没有胆量直面接连大胜的魏军与金军暂且不论,在大定府辽军最后的京畿防御力量被一战打散的情况下,就说那些援军要赶到上京城,起码也得十天半个月--而这些时间已经足够把城里的人围到绝望了。
当初辽国南侵犯的最大的错是给了顾怀时间,而这一次顾怀很显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