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8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1/3页)

    《唯识三十颂》,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9面。我们看偈颂的地方:

    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

    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

    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

    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这个地方是讲第三能变的相貌,这个第三能变的相貌,主要就是一个了境能变。就是第三能变的明了的心识,它能够对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生起明了分别的功能。虽然所有的心识都有了别的功能,但是这个初能变和二能变,它们的了别功能非常的微细;可以说是第七识和第八识对外在的境界,是没有明显的任何的感觉,不明显。反倒是这个前六识,它能够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生起明显的了别性,所以说在这个第三能变,天亲菩萨安立一个了境能变。

    这个前六识的了别性,它的功能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

    第一个,从它的因地的造业上来说,它是“善不善俱非”。就是前六识能够在五欲的境界造很多的杀盗淫妄的罪业;它也可以在三宝的境界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所以这个前六识的了别性,它在因地的造业力是最为强大,这是第一点。

    其次,这个了别性在果报的受用上也是特别的敏感。就是前六识这念心跟果报接触的时候,它有苦乐忧喜舍种种的感受;这种感受也特别的强烈,不像第七、第八识完全是舍受。所以我们前面都讲到,就是第三能变这个了别性,它因地的造业强,它在果报的受用也特别的明显。这个是讲到第三能变了别性的一个特色。

    这以下是讲第三能变它生起的因缘。就是怎么有这样的第三能变的功能,这个了别功能是怎么生起的,解释这件事情。我们看讲义。

    已说六识心所相应,云何应知现起分位?

    我们前面讲到这个前六识的善恶的心所,它的一个活动的相貌;现在是说,我们怎么知道它的现起。这个现起就是它从种子生起了别的功能,叫现起;它的分位,这个分位就是它的差别情况;它生起了别性的一个生起的差别情况,差别因缘。

    这个地方,藕益大师把这个偈颂分成了三段:“依止根本识”这是一门,这是一段,这可以说是一个总说,共依门;“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涛波依水”这个又是一段,这个是专讲前五识的生起因缘;前面的依止根本识是个总说。“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这个是讲第六意识的生起因缘。就是分成三段解释。好,我们看藕祖的注解:

    此明第三能变之后三门也。

    前面讲到这个第三能变,藕益大师是以九门来说明,这个地方是讲九门当中的最后的三门。看第七门:

    七、云“依止根本识”者——谓前六转识,必以第八根本识之现行而为共依。又必以第八识中所藏前六转识种子为各别亲依也。

    我们前面也一再强调,一切法因缘生,它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共生、也不是无因生,这一切法因缘生是整个大小乘佛弟子的共识,共同的正见。现在这个道理也是这样,说心识也是因缘生,第三能变的这个了别性,它的造业强,它的果报受用也特别的敏感,那么这前六识的了别性是怎么生起的,怎么有这个了别性呢,解释这一段。

    藕益大师分成两部分。先看这个第二行,有一个亲因緣,先讲它的亲因缘:

    一、亲因缘

    “又必以第八识中所藏前六转识种子为各别亲依也”。

    就是说,这个前六转识的了别性,是你过去熏习的种子所生起的,这个是亲因缘。这个亲因缘是这样,当然前六识我们特别要注意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主,我们的生命当中,所有的功能最为强烈的就是第六意识。

    这个第六意识,智者大师把它分成四种相貌:

    第一种、根利遮轻。根利就是说,过去生他在三宝的境界熏习的强,他长时间的念佛、念法、念僧,善根特别的强;遮轻,他在五欲境界的熏习薄弱;所以他今生果报出现的时候,他那个种子善根强,烦恼薄。就像那个目犍连和舍利弗尊者,见到佛陀以后熏习佛法,在七天之内就证得阿罗汉果。这是一种情况。

    第二种、根利遮重。说他宿世栽培,他曾经在三宝的境界熏习的强,佛法的共修他经常参加,法师有说法的因缘他也去听闻,他内心当中在三宝的境界的造作的因缘也特别强。但是他佛法修学完以后,他在世俗之间的放逸的势力也非常强大,他在五欲境界造作的因缘也特别强,烦恼也特别重;所以他今生得果报的时候,根利遮重,他在佛法的善根强,但是他烦恼也重。

    像佛弟子迦留陀夷,迦留陀夷出家以后,他是很喜欢跟女众往来,特别是那一些高贵有钱的女众;看这个律上的解释,他这个贪烦恼重,佛陀很多的制戒都是因他而生起的,但是他后来证得阿罗汉果了,就是他这个善根强,但是他烦恼也重。他善根强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他那个智慧光明现前的时候,他能够照破烦恼;但是他的修学圣道的时间要拖的比较久,因为他要破障,不像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他没有障碍。

    说是我们开车,两个人车子都很好,马力都很强,但是有些人他的路很多的石头,有障碍;有些人在高速公路,他没障碍,一下子就开过去了。所以根利遮重就是说,他这个车子这个乘,善根的乘强,但是他石头也特别多,他花的时间要久一点,障碍多一点。但是他有善根的人,终究是能够突破烦恼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种、根钝遮轻。说他这个第六意识这个过去的种子的栽培——根钝,他很少参加佛法的活动,对三宝完全没有信心;他可能是一个世间的善人,或者信奉外道,一贯道等等。但是他在五欲境界的栽培也少,他烦恼也特别的淡薄;这种人,多分只有人天的善根,没办法成就出世的圣道。因为他没有善根,他今生遇到三宝也不能生起信心,也不能生起好乐心,就是根钝但是他遮轻,第三种。

    第四种、根钝遮重。最糟糕了,他宿世跟三宝缘结的浅,但是他在五欲境界的活动的势力强,烦恼重,这种人的生命多分都是在三恶道。

    所以说呢,这个第六意识的了别性,它在造业的时候,造善造恶;在果报受用的时候种种的感觉,这些都不是自然生起的,这是“必以第八识中所藏前六转识种子为各别亲因缘”,就是你过去熏习的。你说我今生这个第六意识,有些人喜欢持戒,有些人喜欢修禅定,但是他听闻佛法没有兴趣;有些人他听闻佛法,他能够分别种种的法义,但是他不能修禅定,心静不下来。就是这个第六意识的了别性各式各样,完全是你过去熏习的种子所现出来的,这是第一个,这个叫亲因缘。

    二、增上缘

    “谓前六转识,必以第八根本识之现行而为共依”。

    这个是增上缘,就是说,前六识除了它自己的种子以外,它还要依止根本识的现行,就是依止第八识的明了性。比如说你这个人善根强,对三宝的信心强,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也强,但是你曾经有一种罪业现行了,到三恶道去了;这个第八识它是在畜生道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你第六意识的了别性会有障碍,报障。就是你善根强,但是你到畜生道去,你遇到了三宝,那个信心不能表现出来,有遮障。所以这个了别性,跟第八识的现行有关;第八识如果是在畜生道的时候,第六意识会有障碍;到天上去,也有障碍;只有人道是最好。

    像目犍连尊者他有一个皈依弟子叫耆婆,耆婆是一个医生,他是阿阇世王的一个大臣。他在生的时候是目犍连尊者的在家的皈依弟子,他对目犍连尊者非常的恭敬,每次看到目犍连尊者都是顶礼,礼拜、恭敬、赞叹。不管是在佛堂,不管是在马路上,只要他看到他师父,他一定跪下来顶礼。后来耆婆死掉以后到天上去了,到欲界天去了。

    目犍连尊者,有一次他的出家弟子生病了,目犍连尊者用神通就飞到这个天上去,要这个耆婆开一些药给他的这个弟子吃。但是耆婆这个时候第八识阿赖耶现出的是一个可乐的果报,诸天的这种放逸的果报;这个时候耆婆看到目犍连尊者,他打个招呼就走了;他是坐的车乘,带了几个天女在游玩。这个时候看到目犍连尊者只是伸手打个招呼就过去了。后来目犍连尊者还是用神通把他定下来,问他说我这个弟子生病了应该怎么办呢?耆婆就说断食就好了,讲没几句话又去玩了。

    这怎么回事呢?就是说耆婆他在人果报的时候,是对三宝如此的信心,善根;但是他得到天的果报的时候,他的第六意识的了别性有变化;就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它这个了别性的生起,要依止第八识当增上缘;这个第八识是一个天的果报,这个对第六意识的明了性有障碍。长寿天也是八难之一,畜生道也是八难之一。

    为什么呢?这个第六意识的了别性要修学圣道,你这个第八识太过痛苦也不行;说这个到地狱去、恶鬼、畜生,这个第八识所现的果报太苦恼了,这个时候你善根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