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闻敌夜袭取转机 (第3/3页)
“速往南营,将此令转告元德昭、李留住、刘斛律、李破虏等城南两营的将领。严令彼等,不得敲击营门鼓召集兵马,也不得点燃烽火,警戒事宜须悄然进行。”
——依照军中操典,闻敌夜袭,常规的应对方法是击营门鼓号,以集结部队,一声鼓,士卒披甲待命;二声鼓,游弈向事发地移动;三声鼓,主力列阵出营;同时,在中军帐旁的烽火台举火,向友军示警。这时为起诱敌之效,高曦反其道而行,一切都在静寂中部署。
帐下吏领命而去。
城西的汉军共有两营,对副营也需有所部署。
高曦继续布置,下达对城西副营的命令:“待闻我主营与敌军交战后,不必来援,可急袭李开弼本营。若能乘虚克之,斩首数百,记以中功,千级以上,以大功记之!”
又有一名帐下小吏,立即动身,赶往副营传令。
诸项部署,在不到一刻时间内悉数下达,各项应变的安排已全部就绪。
乃是以应对李开弼部为次,抓住时机,争取更大的反击为主!
高曦目光炯炯,环视帐中余将,又令吴道行、王小胡、田留安三将:“引本部兵马,随时准备接应各路。”再令窦仁忠,“率你本部骑,待城中贼出,我主营与之交战后,即直奔郓城城下,察看有无机会乘乱夺门。”
诸将轰然应诺,各自出帐,集合兵马。
大帐之内,转眼只剩高曦与萧绣、张文焕等数人。
帐外又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仍是斥候前来禀报,果然已经探明来袭的李开弼部的情况:“总计不到千人,多为步卒,骑兵百余人,扛着木板、长梯等攻城器械。”
萧绣至此,已彻底放下心来,抚须笑道:“竟视我大营如无物,区区千众,也敢来犯!”略顿了下,又说道,“大将军,设伏徐师顺未成,战局本或将为僵持,却徐圆朗劫营,诚是主动给转机与我!今夜此战,若能大将军诸意图实现,贼军士气必受重创,进而攻城,将易下矣!”
却萧绣说得一点不错。
歼李开弼部不算要紧,可如果能如高曦所料,城中、城南敌营的守军也都会出兵,而又都被汉军歼灭、重创,并将李开弼营夺下,则至时,即使城门可能难以趁势夺下,对汉军言之,这却也将会是一个极大的、紧要的转折。汉军士气必随之大振,而守军则将因接连失利陷入混乱,士气低迷,甚至可能导致指挥失序是一;制与受制之间,亦即战场的主动权这块儿,将会被汉军掌控是二,相比两者,后者更重要。则之后的汉军攻城,确然是就将易於攻下了。
则便又说了,这是不是说,刘复礼所献给徐圆朗的夜袭此计,大错特错?他这个徐圆朗的谋主,是不是太过轻敌?实际上,也不能这么说。
刘复礼献的夜袭此计,不能说是个坏计策,他献计策的依据是没问题的。关键的问题在於,刘复礼说到底不是军伍出身,他对正规军夜间筑营的严密戒备了解不够,对高曦的慎重也不够了解,是故对汉营的夜间警戒之严密程度就估计不足。因做出了这一误判,认为劫营可图。
另则就是徐圆朗,他与刘复礼相似,对汉军夜营的警戒能力同样认知不足。
却仍是如前所述,就像刘兰成当年夜袭藏君相营一战,他为何能领着一二十人,伪装成是藏军兵士,混入其营,又入夜后,只靠这一二十人便直捣其中军大帐,而藏军不但在事发前,未有任何察觉,且对随后杀到的綦公顺部主力,也是提前无有察觉?正便因徐圆朗、藏君相这等草莽豪帅,纵学得些军阵皮毛,限於理解与实战经验的不足,总归不得章法,流於表面。
自身既不得章法,对敌人的正规军作战手段,自然也就缺乏足够的深知与戒备了。由是,就一个敢出主意,一个敢采用,便如萧绣所说,将战场的转机,就如此地主动送到了汉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