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郑长史金刚怒目 (第2/3页)
等还可‘以静制动’么?釜底抽薪,又还可抽什么薪?
“其三弊,更为紧要者,莫说李公逸诸已降李善道之辈了,山东其余观望之辈,若徐圆朗、孟海公之流,见先是俺已到荥阳、继罗总管部亦至荥阳,而却只行文告之虚,无雷霆之实,必将更生轻慢之心,以为我可欺,愈发骑墙,伺机渔利。人心浮动,局面反不能制矣!”
说着,他起身来,步到舆图前,拈起直鞭,猛地在雍丘、韦城这两个地方一点,顾盼罗士信、张亮等人,提高了语调,说道,“罗总管、张将军,为今之计,依俺之见,却绝非‘釜底抽薪、以静制动’!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而当是急需施展金刚怒目!非如此,不足以速安山东!”
“菩萨低眉”云云,是被杨广杀掉的大诗人薛道衡,——亦即薛收之父,与僧人对话的一段典故。郑颋崇尚佛教,对佛理很有钻研,薛道衡之此典,他自知晓,信手拈来。
罗士信问道:“敢问大使,何为金刚怒目?”
“既知李公逸、周文举、綦公顺等因畏威而降,则我便何必再行怀柔之举?何不就先从两人中,择其一,大军压境,以泰山压卵之势,速战速决,将之击破?此所谓‘以威胜威’,‘杀鸡儆猴’是也!试想,李善道新封之降臣,在我兵锋之下,却顷刻覆灭,山东其余豪强,谁人还敢再存侥幸?谁人还敢轻视我魏公军威?孟海公、徐圆朗等观望之辈,必生骇惧;已降李善道之余辈,亦必惊恐,山东人心,顷刻可安!罗总管,此即俺金刚怒目之雷霆手段!你以为何如?”
罗士信年轻气盛,攻打洛阳年余,屡受挫於坚城之下,憋着一股闷气,急欲立功雪耻。——却他早年跟着张须陀,转战山东时,席卷诸郡,像这甚么徐圆朗、孟海公、李公逸、周文举、綦公顺,有谁是张须陀的对手?洛阳坚城,不好攻克,转而打徐圆朗诸辈,却有何难?
郑颋所言,正合他心意。
他浓眉一挑,慨然说道:“大使所言极是!俺旧时从张公,与山东群贼,不知交过多少手,深知此辈,畏威不怀德。甚么‘釜底抽薪、以静制动’,实在多此一举。况则,畏首畏尾,何能为魏公平定山东?当打!只是……,大使,先打哪个?”
郑颋已有腹案,断然说道:“罗总管,俺以为,先打李公逸,最为合适!”
“李公逸?”
郑颋说道:“綦公顺远在北海,我鞭长莫及,不必多提。周文举所据之韦城,地处东郡,李善道今在白马,我若贸然攻之,汉军必救,不易速战速决,故周文举也不适合。唯李公逸,其地雍丘,距我荥阳既近,而东郡若遣兵救之,我亦便於阻击,最适合先打!
“且打下李公逸的话,另外还有三利可得。雍丘扼汴宋要冲,北与孟海公所据之济阴接壤,若能拔下雍丘,我兵锋便可指向孟海公侧后,令其如芒在背,不敢妄动,此其一利;其二,也可以此震慑梁郡南边的淮阳诸郡;其三,更可伺机威胁其东之徐州,李善道刚分兵五千,接管徐州,立足尚且未稳,灭掉李公逸后,趁势进取,或可一鼓而亦将徐州攻下!”
说到此处,郑颋放下直鞭,抚须而视罗士信,说道,“罗总管,此诚乃一石数鸟之利也。”
罗士信猛地一拍案几,说道:“‘一石数鸟’,说得好!好!便依大使之策!先打李公逸!”看了还坐无语的张亮一眼,又说道,“只是大使,动兵非为小事,是不是须先奏禀魏公?”
“这是自然。总管既无异议,俺今日就上书魏公。”
……
洛口城。
魏军大营连绵,旌旗招展,却隐隐透着一股异样的沉闷。
中军大帐内,李密踞坐主位,案上摊开着郑颋的急报。
下首,房彦藻、孟让、裴仁基、徐世绩、郝孝德、裴行俨、贾润甫等应召而来的群臣分坐。
“子直所献之策,卿等已听我转述。欲趁李善道东郡之兵尚未尽集,先以雷霆之势,攻灭雍丘李公逸,震慑山东群豪。他说战机稍纵即逝,不容迁延。诸卿以为如何?”李密缓缓问道。
房彦藻、裴仁基诸人,各做思忖。
孟让抚着胡须,沉吟说道:“魏公,此策,倒非不可以行。郑长史‘战机稍纵即逝’此语,颇为中肯。然先前遣罗总管东进荥阳,本意只在威慑山东豪帅,阻遏李善道对山东的渗透,并非令其即刻发起攻势。今李善道主力虽还未至东郡,然其先后调入之薛世雄、陈敬儿等部,加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